新能源商用车或迎“千度电量”时代!
动力电池技术不断突破,正带动新能源商用车迈向“补短板”“加快替代燃油车”的全新阶段!
资料显示,2024年,国内新能源商用车领域,600kWh大电量电池包装车起量;而进入2025年,电池企业已向750kWh以上,甚至1000kWh电量大关发起冲击。
这意味着,短短一年时间,我国商用车动力电池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随着更大电量电池包逐步量产应用,整车续航里程不足的问题,将会得到显著缓解。这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新能源商用车运营经济性,还有望推动商用车电动化进入加速期。
01
上半年新能源商用车增速“领跑”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87.8万辆(不含出口,下同),同比增长35.5%。其中,新能源乘用车销售552.4万辆,同比增长34.3%;新能源商用车销售35.4万辆,同比高增55.9%。
虽然销量尚不及新能源乘用车的1/10,但新能源商用车的增速却跑赢“大盘”,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
再看另一组数据,1-6月国内商用车销量为162万辆(不含出口,下同),同比微增0.3%。
经计算,上半年新能源商用车国内销量,占商用车国内总销量的21.85%。这意味着,虽然燃油商用车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但新能源商用车增速远超燃油车型。
业界人士指出,随着动力电池技术不断突破,新能源商用车运营成本低等优势将会越来越明显,未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商用车虽然现阶段渗透率还比较低,但因其电池包带电量大,以600kWh电池包为例,其相当于10-15台乘用车(60kWh-40kWh电池包)带电量。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1-6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和商用车动力电池装机量分别为251.3GWh和50.8GWh。
可以看出,尽管新能源商用车目前销量仅占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的6.4%,但装机量却达到新能源乘用车总装机量的20%。因此随着销量增长,其未来带动电池企业装机量会有一个较大提升,市场格局也有望重塑。
02
加大电量成为商用车用动力电池主要趋势之一
现阶段商用车市场,特别是重载场景,对电池包的带电量、充电效率、耐用性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提出更高要求。
据电池中国观察,动力电池头部企业在该领域的技术突破,呈现两大特征:一方面,电池企业正通过材料体系创新和工艺升级,不断提高新能源商用车带电量;另一方面,快充、长寿命、安全性等电池性能持续优化,使得新能源商用车,在重载、矿山等严苛工况下的经济性优势进一步凸显。
今年7月,蜂巢能源表示,其研发的商用车专用远路电池,已搭载于长城纯电动宽体车GT105E长续航版上。
据介绍,远路电池的技术突破主要在于:一是,长寿命版单包电量达95.7kWh,8包组合则可实现765kWh的超大电量,能显著提升重载续航能力;二是,快充版支持4C充电,配合“四枪快充”技术,50分钟实现20%-90%SOC充电,可大幅提高车辆运营效率;三是,长寿命版提供超长质保,结合高强度防护设计,适配矿山恶劣环境,使整车全生命周期综合运营成本优势凸显。
稍早前的6月,孚能科技在互动平台透露,采用其SPS大软包半固态电池解决方案,可实现带电量超1000度,(该电池包)将主要应用于商用车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该电池包带电量突破1000kWh,意味着新能源商用车有望进入“千度电量”的新阶段,将进一步缓解当前整车续航里程不足的痛点,并有望加速重卡等商用车细分市场的电动化替代进程。
今年5月,亿纬锂能更是发布八款商用车专用“开源电池”王牌产品,以满足商用车全场景需求。
针对重卡场景,除了推出LF230P-453kWh、LF668-448kWh、LF420-563kWh电池外,亿纬锂能还发布了LM284-851kWh电池。据介绍,这款851度大电量电池采用LMX化学体系,可使整车续航里程达700公里。
可以看到,不管是哪种化学体系、封装形式,当前商用车用电池包的带电量,似有越做越大的趋势。同时,电池企业需要平衡电池大电量与热失控的风险,并缩短充电时间,延长电池使用寿命,从而实现整车长续航、超快充、长寿命、高安全的全面升级。
03
商用车动力电池国际合作频现
在电池技术与工艺升级驱动下,近几个月频现商用车动力电池国际合作,中企动力电池获得越来越多海外客户的认可。
7月,宁德时代与必和必拓(BHP)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研究重型采矿设备/铁路机车电池解决方案,并将在快充基建及电池回收等领域开展合作。
弗迪电池同期也与BHP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探索重型采矿设备和机车的动力电池系统解决方案,及其配套的闪充基础设施,并探索比亚迪商用车在矿山场景的应用。
5月,瑞浦兰钧与印度尼西亚Bakrie & Brothers集团,签署商用车电池系统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2025年内合作交付超过3000辆电动公交车和卡车的动力电池。
市场方面,商用车电动化提速,吸引了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瑞浦兰钧、孚能科技、正力新能、蜂巢能源、欣旺达、中创新航、比克电池等众多电池企业,在该领域深度布局。
未来,随着电池能量密度、循环寿命,以及快充技术的持续提升,有望助力新能源商用车在港口、矿区、干线物流等高频重载领域,加速替代燃油车。中国电池企业通过大电量、超快充、长寿命、高安全电池技术,以及国际合作,正在重构商用车市场竞争逻辑。而在“千度电量”目标下,预计商用车动力电池这一赛道接下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