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座舱向“第三生活空间”演进,传统遮阳方案如布艺遮阳帘或贴膜存在空间侵占、设计破坏等痛点,亟需创新光学技术实现控光、隔热与隐私的平衡。精一智能纳米调光玻璃通过智能纳米悬浮粒子技术,为驾乘空间提供新一代智能光环境解决方案。

2025年7月23日,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昱喆在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上谈到,传统遮阳方式不仅影响驾乘舒适性,也限制了座舱的功能拓展和空间整体感。SPD智能纳米调光玻璃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奔驰、迈凯伦、法拉利等豪华车型,成为高端汽车提升智能化与舒适体验的重要突破。

精一科技自主研发的Jlink水墨色智能调光玻璃,突破行业普遍采用蓝色调光路径的限制,拓展更丰富的空间应用场景;同时,双曲面大拱高调光玻璃设计也填补了在复杂曲面调光膜应用方面的技术空白。张昱喆强调,智能座舱不应只是技术堆叠,更应成为情绪的表达空间。精一团队自研的LV(Light Valve)纳米悬浮粒子智能薄膜及调光玻璃方案,不仅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还是当前唯一可跨汽车、航空、高铁、建筑等多个领域落地应用的智能调光解决方案,真正实现一体化跨场景赋能。

 

张昱喆 | 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突破传统遮阳方案的技术革新

传统遮阳方式如布艺遮阳帘侵占头部空间,贴制遮阳膜易产生气泡脱落,侧窗加装推拉帘破坏车辆设计美感和空间整体性,影响用户与自然的交互体验。精一LV(Light Valve)智能纳米调光玻璃采用悬浮粒子技术,在两层ITO(导电膜)间置入纳米材料,通过采用悬浮纳米粒子调光技术实现精准光环境调节,响应速度达秒级(不受玻璃面积和宽幅限制),调光均匀且一致,视觉体验如墨镜般在亮态透景与暗态遮光间自然切换。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全球领先的光学性能与设计突破

精一技术实现三大行业首创:

1. J1ink水墨灰系列调光方案突破行业传统调光路径蓝色的色彩限制,完美适配浅色内饰,确保乘客在车内无光污染不适感,结合中国元素的水墨灵感实现空间更多元场景应用;

2. 双曲面大拱高设计攻克双曲面大拱高调光膜应用的全球性难题,实现曲面玻璃调光均匀一致,为未来智能驾乘空间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3. 行业唯一百倍级调光范围,可实现0.4%-40%透光率调光范围区间,满足用户个性化光线需求,有效提升空间舒适度与体验感。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实测数据验证,精一智能调光玻璃的红外隔绝率高达99.9%,紫外线阻隔率可达99.99%(可阻隔400nm以上的紫外线),TTS值可低至13%,暗态遮光率覆盖88%至99.88%范围,提供行业顶尖的光学防护性能,实现采光、防晒、隔热与隐私守护的完美平衡。

2-5秒视觉感知时间,让遮阳防晒不再等待!

用户研究显示,在隧道穿越场景中,2-5秒科学调光时间显著减少光线刺激,对老人和儿童群体效果尤为突出;在树林路况下,该调光速度有效降低闪烁感和视觉疲劳,89%的用户更青睐这种自然过渡体验,而72%的用户认为1秒调光过快且突兀,充分证明该速度在舒适性与响应效率上的优势。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智能座舱场景化应用创新

J1 AIGLASS智能控制系统通过自主研发的集成环境光照强度、雨量、底盘转向角度、座舱时钟信号及通电电压等多维感知数据,在车辆穿越隧道、雨夜疾驰或转弯变道时秒级触发智能调光,精准匹配驾乘安全与舒适需求;该系统支持语音指令识别、触控交互、无线远程操控及温度感知等多模态人机互动方式,实现全场景自然交互体验。配合行业首发的多分区智能调光天幕设计,可独立控制前后排透光度分区调节,例如后排乘客休息时单独调暗头顶区域以打造静谧空间,同时侧窗采用全球领先的超级隐私方案,在0.05%-5%透光区间实现"外面看不见里面,里面看得清外面"的双重光学效果,消除传统遮阳帘对空间整体性与设计美感的破坏,赋予座舱高度纯粹的视觉通透性。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在极氪001车型中,精一智能调光玻璃技术已实现量产交付超2万台,用户反馈一致认可其显著提升座舱空间通透性与设计纯粹感,同时通过消除传统布艺遮阳帘彻底优化新能源车因底盘加高导致的头部空间问题;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该技术凭借高良品率和稳定质量表现,不仅应用于汽车天幕、侧窗及后挡玻璃组件,更延伸至建筑立面、航空器舷窗、高铁车窗等跨行业场景,成功验证从车载小尺寸到建筑大尺寸的全尺寸应用潜力,覆盖未来城市生活空间的光环境需求,推动材料创新在多元领域的产业化发展。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全链路智造能力与全球化布局

精一科技在浙江台州黄岩建成占地5.4万平方米的智能化产业园,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园区内配备行业百级洁净无尘车间及3条全球领先的光学涂覆技术生产线,实现从纳米油墨深加工、新材料合成、LV胶液百吨级量产到调光膜涂布成膜的全闭环生产体系,独创涂布工艺有效解决流痕/偏光/超宽幅不均等行业顽疾,并结合车规级自动化后道加工线实现单分区至多分区柔性FPC电极制造;依托该智造体系,企业技术创新已累计申请160余项专利,覆盖亚太、欧美等16个国家(含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等),其中100件国内申请含60余件发明专利、40件海外申请及16件PCT国际专利族,形成全球化知识产权壁垒,并通过IATF 16949质量管理认证确保全链路产品在材料、工艺、设备及交付环节的可靠性与成本可控性。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未来展望与行业挑战

随着智能座舱向「第三生活空间」演进,调光玻璃需进一步平衡透光率与能耗、成本与定制化需求。精一将持续攻关精一智能纳米调光技术,开发温感自响应模块,并探索与AR-HUD的融合应用。企业愿景是成为全球智能调光玻璃核心方案商,通过材料创新推动绿色出行与空间体验升级,实现「惟精惟一,赋能光环境革命」的产业使命。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以上内容来自于浙江精一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张昱喆于2025年7月23日在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上进行的发表的《精一智能座舱玻璃,赋能未来驾乘空间新体验》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