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即便身处所谓的淡季,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还是一举跃升至54%。

而这其中,纯电板块的涨势喜人,无疑提供了最大的原动力。与去年同期相比,足足提升了24.5%。1-7月,更是提升了35.2%。

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设想。

顺势,拉出具体车型的销量榜单,纵观前十名,能够清晰地发现除了小米SU7、特斯拉Model Y、问界M8,清一色的全是所谓的“纯电小车”。如果把范围继续扩大,入围的同类型选手则愈发繁多。

恰恰解释了为何今年纯电板块会迎来大爆发。

毫不夸张地说,只要你是该类型的产品,并且足够低价,配置没有太大短板,就能取得一份还算不错的成绩单。但硕大的中国车市,也有反面案例的存在,那便是今天文章的主角——精品纯电小车。

与同门小弟的热闹非凡相比,它们当中的大多数,显得有些不温不火。譬如,领克Z20;譬如,极氪X;譬如,Smart精灵#1;再譬如,本被寄予厚望的电动MINI COOPER……表现最好的,也未能突破月销2000辆。

至于背后的原因,终究还要怪罪盘子太小。

换言之,国内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大车存在先天偏爱。即便选择入手小车,本质上还是为了代步图便宜。

反观今天文章的主角,碍于售价较高且尺寸秀珍,Buff完全叠满,刚好尴尬地夹在中间,终端需求量的确有限。

还是那句话,“不是精品纯电小车不够好,要怪就怪生存环境太恶劣。”很多时候,往往努力了依旧没有太大效果。

但过去的7月,涌现出的两位优秀标兵,让人有了新思考。首先,便是方程豹钛3,共售出新车8,513辆。

或许,在不少读者眼里,它并不符合入围要求。可在我看来,4.6米的车长,顶配车型售价却快逼近20万元。在这同级别精品动辄5米以上的大车时代,就是妥妥的精品纯电小车。

而不久前,位于比亚迪总部,与方程豹CEO熊甜波有过一次交流。

对于钛3,她十分坦诚地聊到:“过去一年,我们的品牌定位发生了调整,所以应运推出了这样一款产品。其实,从它亮相开始,就没有管集团要什么资源,都是关起门来自己干。我们也很意外,销量反馈能这么好,并且卖出去的大多都是中高配。”

的确,单论账面数据,几乎整个行业都不太看好上市之初的钛3,甚至觉得弥漫着“炮灰”的意味。可结果证明,俨然判断有误。

那么,为何钛3能狠狠打了质疑者的脸?答案直指,让用户感到“超值”。千万不要小看这简简单单两个字,大部分精品纯电小车都没有做到。

而钛3硬派的外观设计,越级的内饰质感,充沛的动力表现,加上拥有类似电动前备箱般的稀有配置,以及方程豹本身的品牌形象,长期具有一定的调性,纷纷成为了它的加分项。

最终,再匹配上一个具有诚意的终端价格,热销并不意外。而对于整个方程豹来说,正是因为有了钛3堪称“及时雨”的助力,才能在厮杀激烈的中国车市长舒一口气。

无独有偶,就此也想引出第二位优秀标兵——蔚来萤火虫。

身为这家新势力第三品牌旗下的唯一一款产品,去年NIO Day亮相以后,这款精品纯电小车面临的其实更像是地狱难度的天崩开局。

“人人喊丑,人人玩梗,人人希望它回炉重造。”

但即便顶着巨大的压力,今年4月萤火虫还是选择如期上市。好在,值得欣慰的是,本不被看好的它,却爆发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能量。

销量端,不久前已经突破累计交付10000辆。7月,则超越了行业锚点电动MINI COOPER。

根据官方透露,随着产线调整的完成,正在进行中的8月,将再次创造历史新高,盲猜会逼近甚至突破5000辆大关。如果成真,也将兑现之前许下的诺言,“等于Smart精灵#1与电动MINI COOPER之和。”

那么,什么又是萤火虫热销的关键?

询问了几位真实车主的反馈,“超值”无疑出现频率最高。首先,外观方面,实车远比照片得体与个性;内饰,无论设计,还是用料,都维持了蔚来一贯的高水准;加之能够换电,操控与底盘的驾乘质感也比较在线,都是被认可的长板。

相比之下,萤火虫得到用户夸赞最多的,竟然是它的安全性。单论账面数据,全车9安全气囊,同级别找不出第二款。

而在中保研最新的碰撞测试中,萤火虫更是斩获了全优评价。

其中,耐撞性与维修经济性指数评价为G、车内乘员安全指数评价G 、车外行人安全指数评价G 、车辆辅助安全系统评价G ,成为历史上仅有三位获得如此表现的选手之一,另外两位分别是乐道 L60、问界 M9。

作为长度只有4米出头的小车想要获得全优评价,碍于可用溃缩区面积非常有限,难度其实是三者中最高的。十分庆幸,有关安全,萤火虫没有丝毫妥协。

另外,热销的背后,无疑还和价格与品牌有关。

自打6月提前推出BaaS车电分离方案以来,甩掉动力电池的“包袱”之后,最低7.98万元售价,已经让萤火虫可以与类似文章开篇零售榜单前十的爆款平起平坐。而身为蔚来“三太子”,又放在牛屋展示,与NIO享受同样的服务体系。在许多潜客心中,体验的确高人一等。

萤火虫的触底反弹,更像是情理之中。

而有了它与钛3作为支撑,文末再试图抛出一个观点:“位于中国车市,精品纯电并非绝对没有未来,怎样让消费者感到超值,则是大卖的关键。”

但看似简简单单两个字,却鲜有主机厂做到。

为此,不禁发出另外一句忠告,“没准备好,千万别碰精品纯电小车。”因为踏入条赛道,很容易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便都打了水漂。与其费力不讨好、花钱买罪受,不如老老实实去走低价路线,去卖纯电小车吧。

虽然利润微薄,好歹能够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