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在车内调节空调温度或切换歌曲时,无需摆弄屏幕或发出语音指令,只需用手在安全带织物上轻轻一划即可完成。这听起来充满未来感,但汽车设计正朝着这个方向转变,即告别屏幕和按钮,转向能够感知手势并做出响应的多点触控织物。

图片来源:Pixabay from Pexels

作为交互设计教授兼智能纺织技术研发实验室主任,Gaby Clark深知这类织物能彻底改变人类与日常物品的交互方式,通过在织物元素上直接嵌入触感缝线,连汽车内饰都能实现智能操控。这些织物界面能感知滑动、轻点和按压等手势,为触屏系统提供了更安全、更直观的替代方案。

触摸屏与纺织品

技术进步促使汽车控制与反馈屏幕日益普及。在豪华车领域,这些屏幕正不断升级换代。以Elon Musk的特斯拉为例,其将大部分车辆控制功能转移至中央触摸屏。尽管这种设计使车内空间更显精致,但未必更安全或更易操作。

Gaby Clark和同事开展的用户研究表明,驾驶时操作触摸屏会显著增加分心驾驶和车道偏离风险。驾驶员必须移开视线寻找按钮(此时车辆仍在行驶并产生震动),并确认操作变更,这使得注意力无法集中在真正重要的驾驶事项上。

据外媒报道,Gaby Clark所在的研究团队致力于探索人机交互领域,深入研究了3D刺绣技术与电子纺织传感器计算设计。受传统工艺启发,智能材料可将交互功能融入制作过程本身。由此,研究人员能够通过数字化设计实现多点触控刺绣传感器(采用导电线缝制于皮革等汽车材料中),支持无线手势控制。

3D打印与激光切割等技术助力新产品制造与原型开发。同样地,研究人员在智能纺织品设计领域开创了全新制造方法,涵盖电子缝纫、电子包边乃至织物电路(WovenCircuits)技术。这些创新工艺支持在机械缝纫、包边、锁边或织造过程中直接集成电子线材,基本无需在后期组装传感器或其他部件。

触控操作

语音输入是控制设备和机器的流行方式,但在车辆中既不可靠也不安全。语音识别技术虽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学者们仍将其视为“未兑现的承诺”。要使语音输入表现良好,用户需具备母语级英语能力,身处安静环境且发音清晰。

在系统软件开发和测试阶段,语音输入或许表现良好,但现实场景截然不同。试想后座孩童喧闹、乘客口音各异,或是驶过施工噪音区时的情形。

本实验室摒弃屏幕等传统输入方式,探索车内空间转化为交互界面的可能性。其研究人员采用数字刺绣技术,将电子纺织传感器嵌入仿皮座椅套、方向盘套及安全带衬垫中。为验证概念可行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三款驾驶中控制媒体的原型设备,其触感缝线可实现音频播放或暂停、跳至下一曲目及音量调节功能。该设计采用无线方案,仅依靠导电线连接,通过蓝牙传输数据,并可完全适配任何车型。

未来应用

本实验室致力于开发日常物品的触控交互功能,作为打造交互式室内空间的战略布局。该领域被称为“室内交互”,未来将延伸至“装饰交互”领域。从作为信息显示屏的彩绘玻璃动画,到辅助肢体残障人士的智能服装,这些设计不仅突破美学与功能的边界,更开辟了重新思考可用性、无障碍设计及未来科技设计的新路径。

电子纺织品的应用范围广泛,既能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又能将任何物品转化为智能设备。电路可缝制到现有纺织品中,地毯可编织成能检测意外跌倒并发送信号的装置。座椅套能感知压力,从而微妙地矫正坐姿。通过这些方式,智能纺织品设计师正让未来科技变得更不显眼、更易于获取,并与之互动的过程也充满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