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AI 生态驱动的座舱重塑探索
2025年9月11日,在第五届未来汽车AI计算大会上,TCL产品总经理万昕指出,在如今AI时代下,“AI 泛生态”成为重要方向,汽车将成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第三空间和智能伙伴。不同用户群体对汽车智能化需求差异明显,TCL基于此总结出日常通勤、休闲娱乐等多场景下的核心需求,提出显示升级、泛生态类、情感科技类AI产品三大发展方向,还构建了“1 5 1×N”的泛生态创新产品体系,致力于打破时空界限,为用户带来无界智能生活体验,让人车家构建起无界融合的生态系统。
在该体系下,针对不同层级座舱有相应AI智能化服务匹配。车内TCL提供多样显示产品提升视觉体验,首创车规级智控屏提升交互便捷性,生态产品全面推进。同时,将AI机器人引入家庭与车内场景,最终实现人车家全场景深度串联,构建以用户为核心的智能服务体系,达成“智感无界”愿景。
万昕|TCL产品总经理
回顾过去二三十年,汽车智能化进程发生了显著跃迁。早期,汽车仅作为机械化代步工具存在。至2000年左右,汽车开始电子化,数字屏及基础辅助驾驶功能得以应用。自2015年起,随着电子电器架构由分布式向域集中式演进,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及智能显示技术逐步融入车内,汽车智能化进程加速推进。
到了2025年的今天,我们需思考的已不仅是智能化本身。随着AI时代的到来,我们认为,AI加泛生态将成为汽车智能化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届时,汽车将蜕变为集办公、健康管理、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第三空间,并成为能够理解用户的智能伙伴。
然而,我们发现不同用户群体对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例如,部分传统汽车用户更倾向于简洁实用的功能设计;年轻用户则偏好轻智能产品,同时注重性价比;小康家庭用户尤为关注功能的全面性与实用性;都市白领对产品品质与流畅度有较高要求;高收入家庭用户更看重情感关怀及多用户个性化选择;高端商务精英则注重全方位AI智能助理及高效工具的应用。这些差异化的用户需求,正是我们开展产品体系设计的出发点。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基于上述差异化需求,我们总结了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核心使用需求,涵盖日常通勤、短途出行、商务出行与车载办公,以及休闲娱乐、户外露营,还有家庭安全、儿童关怀等场景。针对这些多样化场景,TCL提出了三大产品发展方向:
第一类为显示升级,即从传统LCD升级至Mini LED或OLED显示技术,并借助AI技术实现智慧显示功能,通过前排中控屏、仪表屏以及后排娱乐屏、吸顶屏等多维度提升车内视觉体验。
第二类是基于舒适生活的泛生态类产品,此类产品涵盖当下较为流行的平板上车、手机与车互联功能,还包括AR眼镜、微型投影以及车家互联等。这类产品旨在将车内体验延伸至家庭及移动终端。
第三类则是情感科技类AI产品,包括当前流行的AI机器人,以及AI相关眼镜或可穿戴设备等。此类产品借助AI大脑、AI交互等技术,使用户体验从“好用”升级为“更懂你”。基于此,我们提出了“1 5 1×N”的泛生态创新产品体系。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其中,第一个“1”代表智能座舱的AI大脑;“5”是TCL当前具备的五大泛生态域能力,涵盖视、听、联、感、行;第二个“1”代表AI大模型,“N”则表示扩展面向用户的N种智能人车家应用场景“,具体包括多屏显示、全息声学、智能家居、智能出行、AI陪伴及能源生态等。
基于这一创新产品体系,汽车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设备,而是构建起人车家无界融合的生态系统。这也正是今日分享主题“智感无界的AI 泛生态”的核心要义所在。该体系致力于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为用户带来无界的智能生活体验。例如,清晨醒来时,AI可唤醒用户并提供健康早餐建议;出门上车时,AI导航与车内氛围实现无缝衔接;白天在公司开会期间,车辆可与家中家居家电及安防设备联动;夜晚归家后,白天的行程偏好、影音记录及健康数据等均可实现无缝同步。无论身处家中、途中还是车内,TCL智能终端均能提供全链路的无缝体验。
针对AI座舱,我们将基于AI大脑展开布局。当前,AI大脑除依赖座舱域控制器本身外,还需 AI BOX 协处理器予以辅助。在AI交互方面,即前文提及的三大类产品,涵盖显示类产品、泛生态类产品以及车载机器人AI产品,可通过一个AIOS实现一脑多端的无缝服务。就旗舰座舱而言,其算力通常较高,均大于100T。我们认为,100T可作为AI座舱的一个算力分界标准,此算力水平可集成大于7B的模型,进而实现主动智能、多模融合等AI服务。而对于中高配座舱,目前其算力大多小于30TOPS,需借助AI BOX协处理器与机器人产品协同工作,以达成与旗舰座舱相近的用户体验。
针对低配座舱,我们亦提供了相应解决方案,可搭配具备一定算力的机器人产品。不过,此类算力水平相对有限,仅能集成1.5 ~ 3B的模型,但同样能够提供AI助理以及萌宠等AI交互服务。由此可见,针对不同层级的座舱,可匹配相应层级的AI智能化服务。在车内环境中,用户感知最为强烈的当属屏幕。TCL能够提供从普通LCD到Mini LED再到HUD 的多样化显示产品,涵盖中控仪表、娱乐屏、后排吸顶屏,甚至包括微型激光投影等。配合AIPQ画质提升技术、自然光感技术以及护眼技术,可在不同屏幕及场景下,显著提升用户的视觉体验。同时,通过行业认证,我们确保在画质、护眼及安全等方面均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除显示效果外,我们认为车内交互的便捷性同样至关重要。为此,TCL首创了车规级智控屏,即扶手屏,其安装位置不仅限于扶手处,也可根据需求布置于车内其他位置。该扶手屏不仅能实现基础的车控功能与简单的娱乐操作,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作为吸顶屏或车内投影的遥控器使用,从而极大提升了车内不同屏幕间的交互便捷性。此外,我们的各类生态产品也在全面推进,例如微投产品,它能够为用户带来车内与车外的大屏体验,非常适合露营及户外场景。同时,微投产品也可与智控屏配合,实现更加便捷的交互操作。
在智能眼镜产品领域,我们能够推出具备全彩显示功能的AR眼镜。该眼镜不仅支持AI驱动的VLOG拍摄,还可提供沉浸式的观影体验。此外,它还能与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相结合,实现AI驾驶辅助功能。我们的AI眼镜通过AIOS接入大模型,可作为AI座舱的智能终端设备。
目前,在华为和小米的引领下,平板上车已有诸多应用案例。然而,TCL的平板上车并非简单地将消费级平板引入车内,而是打造了一款车内可移动的智慧屏。我们能够提供不同尺寸的护眼屏幕,同时,该平板还可作为协同终端,与家中的空调、电视、门铃、门锁等设备连接,实现车家互联的体验。此外,TCL声学可提供全栈硬件系统开发服务,涵盖AI声学算法,为用户打造车内的沉浸式声场体验。这些生态产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AI 技术、AIOS 与座舱进行串联,共同构建一个提供无缝服务的生态系统。
这些生态产品能够为AI座舱赋能,实现全场景的无缝衔接体验。更进一步,TCL将AI机器人引入家庭与车内场景,使AI不再局限于冷冰冰的语音助理角色,而是成为用户的AI伙伴。在2025年CES展会上,TCL发布了家庭陪伴机器人AIME,其主打家庭陪伴功能,目标用户群体为3至5岁儿童。目前,我们正全力研发AIME家族系列产品,将人、车、家与兴趣社交深度融合,旨在打造真正的“硅基家人”,赋予AI更鲜明的形象与更具温度的交互体验。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最终,我们致力于实现人车家全场景的深度串联,涵盖环境健康、影音娱乐、家居安防、能源管理等多个领域,通过TCL生态实现各系统的互联互通。真正构建以用户为核心的智能服务体系,让智能服务无缝覆盖家庭出行与生活的每一环节,最终达成“智感无界”的愿景。
(以上内容来自TCL产品总经理万昕于2025年9月10日-11日在第五届未来汽车AI计算大会发表的《智感无界:AI 生态驱动的座舱重塑探索》主题演讲。)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