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2日,在第五届智能商用车创新大会上,长城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孙玉介绍到,长城商用车作为商用车领域的新入局者,依托长城汽车35年的乘用车领域经验,坚持将可靠安全作为研发与生产的核心要求,通过千万公里的高温、高寒、高原验证,确保重卡在各种极端工况下稳定运行。

此外,长城商用车以数蔓架构实现车身域、动力域等集中控制,支持整车OTA升级与高阶智能驾驶,并通过端云协同的TSP系统优化运输管理。

孙玉还提到,生态建设上,长城商用车通过用户共创与产业链协同创新,整合全价值链资源,推动物流行业降本增效,致力于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助力中国重卡品牌全球化发展。 

孙玉|长城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长城汽车在乘用车领域深耕35年,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然而,我们进军商用车领域时,仍属行业新兵。

乘用车域商用车存在显著差异。乘用车多作为消费品,消费者购买主要用于出行及享受;而商用车则属于生产资料,是从事生产、运输活动的工具。其工具属性决定了商用车必须具备更高的可靠性与耐用性,能够承受超高强度的使用,毕竟这直接关系到物流运输的效率。基于商用车这一特性,我们对其可靠性提出了极高要求。长城商用车将可靠安全作为研发的底线和生产制造的红线,历经千万公里的可靠性验证,对每一公里的测试都秉持严谨态度,以确保重卡在各种工况下均能稳定运行,让用户使用无忧。

长城商用车研发过程中,我们首先开展了高温验证,在吐鲁番的炎热环境中,重卡经受住了考验,每一公里的测试都旨在确保其在高温环境下正常工作,为用户消除后顾之忧;随后进行了高寒实验,在黑河冰天雪地的环境中,重卡同样表现出色,无论天气多么寒冷,均能可靠运行,保障物流运输在寒冬中不停歇;此外,还进行了高原验证,在格尔木的特殊高原环境下,车辆依然能够稳定发挥,以适应各种复杂地形,为用户拓展运输范围提供有力保障。

除开展千万公里的可靠性验证外,长城商用车还投入数十亿元资金,打造了智慧低碳工厂与先进的商用车实验基地。在此,我们对重卡开展了各类严苛测试与研发工作,旨在打造品质更优、更契合未来发展趋势的商用车,推动行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迈进。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在商用车升级进程中,上半场聚焦能源替代,致力于实现动力清洁化;下半场则侧重智能升维,以提升运营效率。长城商用车坚持场景化造车理念,将纯电技术拓展至支线场景,加速混动技术在中长途物流场景的推广应用。同时,积极推动氢能生态场景化落地。围绕混动、纯电、氢能三大能源路线,长城商用车已完成新能源产品布局。

长城商用车自主研发了双电机混动专用变速箱、芯片级动力域控制器以及三合一智能网联域控,并与头部合作伙伴联合定制开发了混动专用变速器、发动机、具备超高充放电倍率的混动专用电池以及小速比驱动桥,成功构建了重卡行业首个超级混动系统,HI4-G。该系统源于长城混动架构体系的HI4系统,采用功率分流技术。

我们的G1050混动重卡综合马力高达1050马力,具备起步快、超车快、匝道加速快的优势。通过智能分流实现全速域油电协同,并依托全栈自研技术体系,实现了100%自主标定与场景标定。该车型动力表现可达17升,与进口高端车型相比,加速性能提升50%,不同工况下综合油耗节油率达15%-25%,真正实现了“更快不费油,一样快更省油”。

此外,长城商用车还自主研发了九合一动力域控制器、双电机电驱桥以及高能比短刀电池,实现了自主标定与集成管控,有效降低了电耗、缩短了补能时间并延长了使用寿命。

我们的E573纯电重卡,相较于燃油车运营成本下降52.9%,续航里程超过500公里,且SoC从20%充至80%的时间小于40分钟,兼具充电快、续航长的特点,可充分满足中短途物流运输需求,为绿色物流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长城商用车在能源与智能领域同步发力,致力于推动行业变革。

长城商用车所采用的数蔓架构,实现了车身域、动力域、座舱域、网联域的功能集中控制与软件集中迭代,硬件状态可查可溯,能够灵活适配差异化配置需求,并支持整车OTA功能升级及高阶智能辅助驾驶。该架构构建了软件定义汽车的高算力平台,通过系统融合、平台融合与算力融合,显著提升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使其能够更高效地应对各类复杂运输场景,进而提升运输效率。

网联化方面,长城商用车依托端云协同的TSP系统,充分激活车辆运行数据价值,实现了对运输线路、驾驶员行为、整车运力及载货水平的实时管理。一方面,将云端数据转化为可量化指标,用于评估指导驾驶状态,提升驾驶员技能水平并优化油耗表现;另一方面,通过对车辆状态的深度分析,支持远程OTA车控系统优化,减少进站维修频次,助力用户在运营过程中实现降本增效。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智能化方面,我们在智能座舱方面进行了深度研发。首先搭载了7nm车规级8155芯片,构建了具备86项质控及交互功能的高算力核心,使操作更为便捷省心。同时,基于智能座舱平台架构,商用车行业首个W-HUD得以应用。此外,车辆配备了12.3寸组合仪表、14.6寸中控屏、AVM实现360°全景可视,以及DMS,有效消除司机驾驶盲区,降低疲劳驾驶引发的安全风险。

底盘方面,电控系统推动车辆从被动执行向主动智能升级。四级制动系统在传统三级制动基础上,新增电制动功能,可根据实际工况精准计算并优化制动能量回收策略,既保障最优制动效果,又提升燃油经济性。E-HPS电液转向系统由长城生态系统内的蜂巢易创公司研发,在传统液压助力转向基础上,集成法雷奥转向传感器、三菱电机及长城自研电控系统,专为重卡行业定制,且为长城全系重卡车型标配。

长城商用车构建的智能辅助驾驶体系以“一路护航辅助系统”为核心,该系统为驾驶安全提供全方位保障,并着重强调实际经济性。在L2级智能辅助驾驶层面,系统采用多模态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集成前向碰撞预警、车道偏离预警、自动紧急制动、双侧雷达盲区监测、车道偏离抑制及智能限速等基础功能,旨在满足用户安全驾驶需求,有效规避驾驶分心风险,缓解长途驾驶疲劳。

此外,“一路护航辅助系统”已完成V2X车路协同软硬件技术储备,未来可实现多车协同编队行驶,支持10车编队规模,V2X通信距离突破500米。该系统具备商用车领域领先的5G V2X多车协同能力,可解决车身遮蔽导致的信号衰减问题。实际应用中,编队行驶可降低能耗5%-15%,人工成本减少40%-80%,显著提升运输效率。

同时,我们的一路护航辅助系统通过场景化开发,将推动高速干线物流场景下NOA功能落地。相关车型计划于10月底正式上市,该方案复用长城乘用车底层技术与硬件架构,可实现端到端智能辅助驾驶场景贯通。系统通过单车智能与云平台的深度融合,重点降低驾驶员工作强度并保障行车安全。

生态建设层面,我们持续推进用户共创与产业链协同创新。用户共创方面,公司自2019年起坚持“全生命周期用户参与”理念,通过覆盖全国百城的百公里场景化共创活动,在研发设计、生产测试等环节深度融合用户需求,已构建起稳定的用户共创伙伴体系。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生态建设方面,我们持续深化与上游供应链、物流企业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创新,聚焦新能源与绿色节能货车研发、ESG数字化管理等方向探索新型合作模式,着力打造现代化物流新质生产力的标杆范例。我们致力于构建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通过整合全价值链资源为客户创造价值,协同合作伙伴推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与节能降碳目标落地。

长城商用车深刻认识到,未来商用车行业的竞争已从单点突破转向全产业链协作。我们愿与行业伙伴携手共进,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生态共建为路径,共同推动中国商用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重卡品牌在全球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上内容来自长城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孙玉于2025年9月12日在第五届智能商用车创新大会发表的《智慧重卡的开发之路》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