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用车智能化与新能源化转型的行业背景下,2025年9月12日,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研发院副院长李柯在2025第五届智能商用车创新大会上表示,当前商用车行业正面临司机老龄化、运力短缺及能源结构转型等多重挑战,智能辅助驾驶技术与新能源底盘深度融合,已成为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的关键路径。他指出,东风柳汽已率先在港口、矿区、高速干线等多个场景实现L2至L4级辅助驾驶系统的规模化示范应用,尤其在纯电子母车组合、无人集卡等创新模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他介绍了新能源智能底盘相比传统机械底盘在控制精度和响应时间上的显著优势,以及电动动力链毫秒级扭矩响应的性能提升。面对续航、自重和补能三大行业痛点,李柯提到公司通过开发大电量电池、多档能量回收、轻量化材料与结构优化,如CTB技术、铝合金框架以及高效补能方案予以应对。

同时,他也强调了L2/L2 产品在高速干线运输的应用,以及L4在资源运输、港口、园区等封闭场景的示范成果,包括纯电子母车组合运营、智能辅助驾驶编队、无人集卡和智能IGV在口岸通关中的实践。李柯表示,未来公司将聚焦干线物流L4级技术突破,并持续拓展在港口、矿区、市政工程及城市物流等场景的智能化应用。

 

李 柯 |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研发院副院长

公司概况与行业定位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东风汽车集团持股75%、广西国资委持股25%的大型商用车制造企业,旗下涵盖“乘龙”商用车品牌与“风行”乘用车品牌,并作为东风集团面向东南亚市场的核心出口基地。公司已构建覆盖轻型、中型、准重型和重型全系列的卡车产品平台,包括北美风格长头T7、T5系列以及面向高端市场的HK系列车型,并全面推进新能源与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其中,H5平台作为新能源转型的核心载体,在纯电和智能辅助驾驶方面表现突出,已在资源运输等细分市场实现显著渗透,成为推动公司新能源战略落地的重要支撑。

市场机遇与行业痛点

当前商用车行业正持续面临驾驶员老龄化与总量逐年缩减的双重挑战,具体表现为卡车司机总量已从2021年的约3000万人下降至2023年的1700万人,2024至2025年基本维持在1500万至1700万之间,其中46岁至55岁的中高龄驾驶员群体占比不断提高,整体从业结构呈现老化趋势。与此同时,以90后为代表的新生代驾驶员更加注重车辆的智能化体验与驾乘舒适性,他们普遍倾向选择自动变速箱及具备L2级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型,这一需求也推动商用车行业从传统手动挡车型迅速转向更高级别的自动化与智能化配置。

另一方面,从国家能源战略与环保政策来看,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高达71%,尤其在钢铁、火电、化工、建材等高能耗重点领域,其碳排放总量占比接近80%,这些行业已被有序纳入碳交易市场体系,政策强力驱动下新能源商用车已成为降低交通运输环节碳排放的关键突破口。行业预测显示,2025年新能源中重卡的渗透率将突破16%,未来有望接近19%,标志着该细分市场正式跨越技术鸿沟,从早期使用者阶段进入早期大众接受阶段。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新能源底盘与智能技术融合优势

传统燃油卡车在机械结构层面存在固有缺陷,其复杂的传动链路由发动机进气、喷油、点火及变速箱控制等多环节构成,导致扭矩传递过程产生显著延迟与顿挫,例如传统EHB电液转向系统和EBS气制动系统的响应迟滞明显。相较之下,新能源线控底盘采用全电智能转向与电控制动模块化设计,不仅简化了机械结构,更实现控制精度提升超50%,响应时间缩短60%以上。在动力传递核心环节,传统燃油车需经历0.5至1.5秒的扭矩响应过程,而新能源电动底盘凭借直驱特性实现毫秒级动态响应,性能跃升达数量级差异。

针对当前新能源商用车的运营瓶颈,东风柳汽重点突破续航、自重与补能三大痛点:通过开发大容量电池组提升续航里程,创新多档位能量回收技术优化能耗控制策略,并应用CTB电池集成技术、铝合金车架及滑板底盘等轻量化方案,成功将新能源重卡整备质量从行业普遍的10吨以上降至8.8吨,达到与传统燃油车同等水平;同步推进兆瓦级超充与充换电一体化技术,大幅缩短能源补给时间,系统性提升电动卡车运营效率。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智能辅助驾驶多场景示范应用

当前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正根据功能等级差异实现多场景落地应用,其中L2及L2 级产品主要服务于高速干线物流和长途运输领域,L4级系统则优先在资源运输、港口、封闭园区等线路固定、环境可控的场景开展规模化示范。从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结构来看,现阶段发展重心集中在资源运输、中心环卫和城建工程三大领域,这些场景普遍具有运距通常在300公里以内、行驶路线固定、货源供给稳定等特点,为新能源车辆的续航与运营效率提供了良好基础。

针对资源运输中的典型场景,东风柳汽创新推出纯电子母车组合运输模式:去程时子车和母车均处于满载状态,返程时则通过母车搭载子车的方式大幅降低空驶能耗和车辆磨损,同时有效节约驾驶员人力成本;为实现这一运营模式,子车采用高度集成化设计,整车高度控制在2.8米,组合后总高不超过4米,并配备电池双向互通功能以提升综合续航,同时开发了一键爬坡辅助与脱困等场景化功能。在港口自动化水平要求较高的场景中,企业联合广西及东南亚多个港口开展了无人集卡的混流作业示范,依托5G专网低延时高可靠通信和车队管理系统(FMS)实现了多车协同调度与自动化运输流程。此外,为满足中越跨境通关需求的提升,公司还开发了L4级智能IGV车辆,实现了海关监管场站内无人化通关与自动化流转作业。城市物流场景同样取得重要进展,L4级别的纯电轻卡已在快递配送、百货转短等业务中投入应用,这些车辆支持园区导航辅助驾驶(NOA)、城市道路NOA及远程监控与驾驶功能,有效提升了末端配送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成果与未来规划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的新能源智能辅助驾驶卡车已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商业化示范运营突破,其中H5系列新能源中重卡作为核心产品平台,集成L2 至L4级辅助驾驶系统,提供标准化线控底盘架构与定制化软硬件接口,有效支撑智慧物流全链条解决方案的落地实施。在快递运输细分市场,公司L2 级智能卡车凭借双驾变单驾的运营成本优势,已占据约25%的市场份额,显著降低客户人力支出。

面向未来发展,企业正加速拓展L4级技术的深度应用:在封闭场景领域,持续推进港口、矿区无人化集卡规模化运营;在市政工程领域,重点布局纯电环卫车、智能渣土车等车型的场景适配;在城市物流网络,深化城配轻卡的"园区-城市"NOA功能融合;在干线运输板块,着力突破长途重卡的L2 向L4级技术迭代,推动运输模式从当前"单驾驶员"操作向"无人化"协同管理的战略演进。为支撑多元场景需求,公司在技术底层开发了模块化线控底盘平台矩阵,包括应用于园区物流的M3自动接驳车底盘、支持多功能上装组合的幻影二代底盘,以及实现架构升级的幻影三代智能底盘系统,通过灵活的底盘-上装解耦设计,快速响应矿区转运、跨境物流、冷链运输等差异化场景的技术需求。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未来挑战与展望

尽管新能源智能卡车发展迅速,但仍面临长续航需求与轻量化矛盾、跨场景技术适配、法规滞后等挑战。东风柳汽将聚焦干线物流的L2 至L4级技术迭代,同步推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快充网络建设与车路云一体化生态合作,助力行业实现高效、低碳、智能化的货运未来。

(以上内容来自于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研发院副院长李柯于2025年9月12日在2025第五届智能商用车创新大会上进行发表的《智能辅助驾驶新能源卡车示范应用成果分享》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