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电子架构从分布式控制向中央计算加速演进,软硬分离与技术融合已成为行业的核心发展脉络。多域融合控制器作为实现舱驾一体、车云协同的关键载体,不仅面临着芯片算力分配、通信架构标准化、功能安全及跨团队协作等多重技术挑战,也更迫切地需要产业链各方构建开放、高效、标准化的协同机制。

2025年9月11日,在盖世汽车主办的第五届未来汽车AI计算大会上,富赛汽车电子产品总监肖旭东指出,软硬分离已成为行业必然趋势,舱驾融合与生态协同是实现中央计算的关键路径。他强调,多域融合域控技术和车载软件生态作为战略高地,背后蕴藏巨大市场空间,正吸引全球产业链重点布局。域融合开发需应对芯片算力分配、系统架构、软硬件设计、操作系统、中间件、算法模型及测试生产等多重核心技术挑战,这些细分领域也随着融合深入带来新的机遇。

肖旭东总结域控制器开发需聚焦五大核心要素:底座设计、软件架构分层、通信总线标准化、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及跨团队协作,需依托体系化和标准化实现全产业链高效协同。富赛秉承开放共赢理念,提供多种合作模式,联合硬件、软件、算法及生产等生态伙伴,共同加速多域控制器研发,助推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肖旭东 | 富赛产品总监

以下为演讲内容整理:

汽车智能化核心:从交通工具到"移动智能空间"的演进

肖旭东指出,汽车正从传统交通工具转变为“移动智能空间”,核心是从“人适应车”到“车适应人”。这一趋势涵盖五大方面:辅助驾驶向自治演进、智能座舱迈向情感交互、车联网实现全域融合、能源管理持续优化,以及服务与商业模式创新。

他以手机发展类比,说明技术通过持续集成与创新,从功能固化的终端发展为智能交互平台,最终形成场景化服务生态,这一路径对汽车电子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他强调,汽车电子应围绕多感官体验,通过传感器融合与控制器集成,实现从分布式ECU向域控演进。产品定义不应仅是功能堆叠,而需深入分析用户场景与痛点,引导设计与开发。

市场数据印证了这一趋势:预计至2030年,中国座舱域控渗透率达80%,市场规模822亿元;L2及以上ADAS渗透率达62%,规模646亿元。消费者日益愿意为智能化付费,行业需从成本竞争转向附加值拓展,通过场景需求定义实现共赢。

肖旭东总结,智能化功能已成为车企品牌DNA和核心卖点,正助力各品牌形成差异化优势。

 

图源:富赛汽车 

软件成为价值核心:研发占比持续提升,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肖旭东特别强调软件在汽车电子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硬件与软件如"双生子"般相伴相生,但随着硬件趋同化、通用化设计成为主流,差异化价值越来越依赖软件实现。"我们并不是说硬件不重要,而是基于当前产品发展状态,硬件开始趋向同质化和通用化设计。要实现客户和用户对场景及附加功能的增值需求,更多依赖软件功能的实现。"

研发过程中软件占比持续攀升,一系列数据证明了这一趋势:软件价值占研发比例超过25%,集成和验证成本占研发比例超过40%,电子元件占研发比例超过30%。代码量从早期的数万行增长至当前域控产品超1亿行,整车OTA升级覆盖率超过80%,头部车企全年OTA升级次数超过50次。单日数据总量超过10TB,数据总带宽超过15Gbps,这些数据都显示软件在开发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肖旭东进一步指出,全球汽车软件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千亿美元级别的市场。"软件技术的发展将壮大汽车软件产业规模,为车企注入品牌DNA提供机遇与发展空间。从电报、电话、电视到计算机、互联网、物联网,再到现在的大模型和AIGC,技术浪潮不断推动产业变革。"

多域融合核心挑战:舱驾融合与中央计算架构的实现路径

肖旭东在演讲中指出,电子电气架构演进存在激进与渐进两种路线,其核心差异体现在“舱驾融合One-Chip”产品上。他分析了从独立域控(x-BOX)到多域融合(ONE-BOX),最终走向中央计算(ONE-Chip)的五类典型架构演进路径,指出2022-2023年为“域融合元年”,当前行业正持续推进舱驾在物理和芯片层面的融合。

他强调,舱驾融合并非单一领域经验的简单叠加,需同时具备座舱与智能辅助驾驶的开发能力,解决芯片资源分配、通信接口、核间调度等系统级问题。他以“左轮座舱、右轮智能辅助驾驶”比喻,指出只有双域同步发展的企业才能引领中央计算单元发展。富赛立足于行业舱驾融合域控主流平台的基础上,同时也持续推动国产化舱驾融合域控平台的开发突破。

同时,肖旭东认为,软件定义汽车(SDV)已开启软硬解耦,AI定义汽车(AIDV)将推动新时代到来。软件架构正从硬件底座、OS中间件、应用层向云端协同演进,硬件趋于通用化和接口标准化。EEA 3.0架构为底层基础,AIDV需更智能的硬件、可扩展驱动及高度适配的电子架构。

他特别提到AI正深刻影响软件开发,推动“AIOS化”实现AI与操作系统融合。用户场景决定APP开发与功能统筹,云端需协同生态伙伴,构建云车一体的AI平台。肖旭东总结出实现中央计算需应对芯片选型、系统设计、底座开发、软件架构、OS、中间件、算法集成及测试生产八大技术挑战,并强调这些需依靠全行业生态合作突破,为产业链上下提供共创机遇。

 

图源:富赛汽车

产业生态共建:五大能力要素与灵活合作模式

面对多域融合带来的挑战,肖旭东提出了以产业生态共建为核心的解决方案,涵盖五大关键能力要素及五种灵活合作模式。

五大核心能力要素包括:硬件底座设计需依托先进电子架构(EEA)与高效散热方案,构建通用、高效的硬件平台,以应对新芯片快速从POC验证转向量产的需求;软件架构分层设计重点优化Hypervisor、操作系统及SOA服务化层,以最大化释放芯片算力;通信总线标准化致力于统一CAN、以太网及LIN等不同拓扑结构的接口,提升开发效率与质量;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需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体系,融入功能安全、信息安全及SOTIF(预期功能安全),为产品落地提供坚实保障;跨团队协作则强调通过统一工具链、规范接口与灵活分工,实现多学科、多部门的高效协同。

 

图源:富赛汽车

肖旭东强调,富赛致力于构建新型 Tier 0.5 合作生态,深度融合OEM的硬件与软件开发,联合AI算法、驾驶控制、操作系统、底层软件及制造等多环节伙伴,共同推动创新。他特别指出,OEM与生态伙伴应加强用户场景共研,基于品牌特质深化体验设计,实现需求精准挖掘。

富赛推出五种合作模式,以适应不同开发需求:模式一为全栈式“交钥匙”服务,覆盖硬件至应用层;模式二提供硬件、底软、中间件及算法支持;模式三专注硬件、底软与中间件的集成与生产;模式四承担硬件和底软的系统集成;模式五则以技术服务和智能制造支持OEM自主开发,支持完全开放的合作模式。这些模式基于软硬分离理念,实现在不同软件层级上的灵活分工,旨在与客户共同高效、高质推进产品落地。

 

图源:富赛汽车

成为智享出行的首选伙伴

肖旭东总结道,富赛汽车电子始终致力于成为"智享出行的首选伙伴",通过体系化、标准化推动全产业链高效协同,以适应域控制器产品开发需求。他呼吁行业同仁共同拥抱软硬分离与多域融合趋势,以开放协作迎接中央计算时代的到来。

"SDV在前些年拉开了软硬解耦时代的序幕,而AIDV将在未来开创汽车智能新时代。"肖旭东最后表示,期待与行业同仁和专家进行深入交流,共同推动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与创新。

本次演讲全面展示了富赛汽车电子在软硬分离趋势下的技术思考与战略布局,为行业提供了多域融合控制器发展的宝贵 insights,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以上内容来自富赛汽车电子产品总监肖旭东于2025年9月11日在第五届未来汽车AI计算大会发表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