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时代、弗迪、瑞浦兰钧、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电动重卡选择谁?
在“双碳”政策与运营成本的优化的双重驱动下,重卡电动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电动重卡也成为市场的“爆款”车型。
近期,绿色重卡在调研中了解到,不少物流运输企业从应用传统油气重卡转向电动化时,在购置电动重卡时,对车辆的续航、性能、电池、电机等核心信息方面存在诸多的疑问,尤其是电池选择上更为困惑。
为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将从电池品牌、电池类型、电池容量及实际工况匹配度等维度展开分析,帮助用户厘清选择逻辑。
更多关于电池品牌以及电池电量的选择建议,需结合具体运营场景进行综合评估。欢迎卡友们在评论区留言交流实际使用体验与续航表现,让我们一起来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电动重卡电池方案。
电池品牌的选择
在如今的电池品牌的选择上,品牌的选择直接影响电动重卡的可靠性与后期维护成本。
在重卡领域,早期电池配套处于一家独大,即80%~90%的市场份额被宁德时代占据,但近年来弗迪电池、瑞浦兰钧、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企业加速布局,持续发布重卡电池新品,搭载新车型或者经典车型,在重卡电池领域形成一超多强并立格局。
这意味着用户在选择重卡电池时,不仅可依托宁德时代的成熟体系,选择头部品牌保障稳定性,还可根据运营场景,预算成本,灵活匹配弗迪电池、瑞浦兰钧、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大品牌的高性价比方案。
据绿色重卡调研,部分物流企业在短途倒短运输中选择不同的电池品牌后反馈,实际运营中,各品牌第三代重卡电池,在续航衰减控制、低温性能及循环寿命方面表现均较为接近,差异较小。
这表明电池技术已进入相对成熟期,品牌间的核心差距更多体现在售后服务网络覆盖、电池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以及企业对特定区域工况的适配优化能力。
也因为第三代重卡电池运营的时间不够长(3~5年以上),各品牌重卡电池具体的衰退数据仍需长期观测。
据绿色重卡统计,2025年1—8月,宁德时代在重卡领域占比有所下降,仍以超60%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但弗迪电池、瑞浦兰钧、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品牌份额持续攀升,势头迅猛。
电池类型的选择
当前电动重卡主流电池类型仍以磷酸铁锂为主,其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成本适中等优势契合重卡高强度运营需求。
极小部分车型采用三元锂电池,主要集中在对能量密度要求较高的专用车型或轻量化场景,但受限于成本与热管理难度,尚未形成规模应用。
根据实际应用与口碑,绝大多数运营商选择磷酸铁锂电池,因其在高温、高负荷工况下的稳定性表现优异,已成为企业短倒、港口、矿山等短倒运输场景的首选。
电池容量选择
近两年,碳酸锂价格下跌,磷酸铁锂电池的价格也大幅下降,车辆在匹配电池容量时更倾向于大容量配置,以提升运营效率与出勤率。大电量电动重卡也更受用户青睐,尤其在中短途运输场景中表现突出。
大电量配置成为电动重卡市场主流趋势,但具体配置大多的电池容量比较合适呢?绿色重卡结合实际运营数据与用户反馈,提供几点建议:
1在单边运距50公里之内的短倒运输,282kWh左右的电池容量即可满足往返需求,且能预留充足冗余应对高峰用电与低温环境。
2 在单边运距50-300公里的中短途运输场景中,建议配置400—525kWh电池,可实现单次充电完成往返任务,并有效应对线路波动与季节性能耗上升。
3 在单边运输300-500公里的运输场景中,建议配置600kWh以上电池,部分车型可选装800kWh超大容量方案,以保障连续运行与极端工况下的续航安全。
对于超500公里的长途运输场景,目前电动重卡仅在部分补能网络贯通的路线试运营,并未成为主流应用,依然以传统油气重卡运输为主。
电动重卡在长途运输中的推广仍受限于充电效率与补能设施密度,在《谁能改变电动重卡“短倒王”的局面?》有分析,我们期待电动重卡在长途运输领域的突破。
在短倒运输领域,用户选择电池容量时,还需要根据实际工况如路况、载重、气候及充电频次进行动态评估,时选择充电或者换电模式,以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营。
小结
电池配置需结合运营场景精细化匹配,避免过度投资或续航焦虑。
电动重卡的电池容量较大,属于重资产,选择大品牌更有保障,售后服务网络覆盖更广,能有效降低故障停运风险,提升车辆出勤率。主流品牌在电芯一致性、电池管理系统(BMS)优化及热管理设计上更具优势,长期使用中循环寿命更长,残值更高。
同时,建议用户在购车前进行线路实际运输测算,结合实际能耗数据合理选配电池容量,避免因配置过高导致成本浪费或过低引发续航不足。
绿色重卡也将继续调研重卡电池技术演进与运营场景的深度融合,结合各地气候条件、补能基础设施布局及用户驾驶习惯,与用户共同探索更高效、经济的电动重卡应用方案,助力卡友们实现降本增效与绿色运营的双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