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智一周要闻 | 一汽成卓驭科技第一大股东;理想i6全系标配高阶辅助驾驶
本周具身智能、辅助驾驶领域大事如下:
一汽35.8%股权收购案公示 将成卓驭科技第一大股东
9月2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公示了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深圳市卓驭科技有限公司股权案。
根据公示信息,一汽股份与New Territory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简称“New Territory”)及卓驭科技共同签署协议,一汽股份拟通过增资并收购New Territory持有的卓驭科技部分股权。
图片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交易前,New Territory持有卓驭科技70.65%的股权,单独控制该公司;交易完成后,一汽股份将持有卓驭科技35.80%的股权,成为最大单一股东,而New Territory的持股比例降至34.85%,双方形成共同控制关系。
卓驭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业务的高科技企业,其前身为大疆车载事业部,于2023年从大疆分拆独立,2024年6月正式启用“卓驭”品牌名称独立运营。
该公司以低成本、高性价比的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闻名,号称仅需32 TOPS算力即可实现高速领航功能,100 TOPS算力支持城市领航。其技术路线强调“油电同智”,即同一套智能驾驶系统可同时适用于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这一特点使其在海外市场及传统燃油车智能化改造中具备差异化优势。
目前,卓驭科技已与大众汽车、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汽车、中国一汽、东风汽车和长城汽车等多家车企展开合作,其技术已应用于一汽红旗品牌的部分车型。
此次股权交易不仅改变卓驭科技的控制权结构,也为中国一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战略布局注入新动力。
小智点评:传统车企以资本换技术,在智能驾驶赛道上加速补课。
拼了!理想i6全系标配高阶辅助驾驶AD Max
9月24日,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通过微博宣布,品牌即将推出的纯电SUV理想i6将全系标配高阶智能辅助驾驶系统AD Max,并永久免除使用费用。
李想在其发言中深入阐述了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理想汽车在这一背景下的产品策略。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李想指出,新能源汽车竞争的上半场聚焦于电动化技术,而下半场的核心将是智能化水平的较量。目前,电动化带来的益处如更低的噪音、更环保的出行、更经济的用车成本、强劲的加速性能以及更简单的维护,已被众多消费者亲身体验和认可。
然而,作为智能化关键体现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其价值尚未被广大用户充分感知,部分原因在于一些车企仍对这类功能收取高昂的启用费或订阅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先进技术的普及。
小智点评:以短期让利换取用户数据与市场教育,智能化竞争正从“可选”走向“必选”。
百度计划将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扩展至澳大利亚和东南亚
据外媒报道,近日,百度旗下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Apollo Go)的国际化业务总经理牛昊天(Halton Niu)在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目前团队正与澳大利亚及东南亚部分国家的政府沟通,探讨将自动驾驶车辆引入这些市场的前景。
日前,萝卜快跑已从迪拜相关部门获得50张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这使其在阿联酋的车队规模可扩大一倍,达到约100辆。
图片来源:萝卜快跑
牛昊天称:“在中东和欧洲地区,我们正与不同国家的地政府接洽。目前仅在上述地区的少数城市开展了业务部署。此外,公司也在与东南亚及澳大利亚的政府部门保持沟通。”
当前,中国自动驾驶企业正积极向海外扩张,尤其聚焦于对前沿技术持开放态度的地区。得益于中国成熟的电动汽车供应链,中国企业的车辆成本更低,这使其相较于Waymo等美国竞争对手具备明显优势。
牛昊天表示,萝卜快跑在中国市场运营经济效益的改善,为无人驾驶出租车大规模推广提供了商业可行性支撑。通过规模化运营并取消安全员(人类驾驶员),萝卜快跑在部分运营城市实现了单车收支平衡,而这一成果并非仅出现在其车队规模最大的武汉,部分其他城市同样达成该目标。
他称,“如今在中国大陆的多个城市,每一辆(无人驾驶出租)车都能实现盈利”。不过牛昊天补充道,萝卜快跑作为一个业务部门实现整体盈利,仍需一段时间。
小智点评:依托国内供应链成本优势试探海外商业化水位,全球化布局先于盈利成行业共识。
知行科技发布并交付首款机器人通用控制器
日前,知行科技宣布,该公司首款国产芯机器人通用域控制器——iRC100已于9月14日正式下线,并向包括国内主流通用和专用机器人企业在内的首批用户交付。
图片来源:知行科技
据了解,iRC100基于地瓜机器人S100P打造,采用了大小脑一体化架构设计,应用工业级选型和设计标准,并结合车规经验,可以面向具身智能规模化商业化的全场景应用,提供从软硬件基础环境到完整功能部署的全栈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iRC100对内支持机器人运动控制算法及VLA等前沿算法,涵盖机器人“小脑”及“大脑”功能,并且支持传统的BEV Transformer部署;对外则覆盖了USB、ETH等接囗及CAN、EtherCat总线,同时支持选装夹爪、IMU等功能接口,覆盖各类具身智能机器人的传感器、执行器接入需求。
小智点评:软生态整合与场景落地效率才是行业破局关键。
宇树科技CEO王兴兴:下半年将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9月26日,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在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发言称,宇树科技机器人算法今年已经历几次迭代,预计下半年将发布身高1.8米的人形机器人。
他表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机器人行业发展火热,“中国智能机器人相关企业平均增长率达50%到100%”。
图片来源:宇树科技
前段时间宇树科技再次更新了算法,使机器人稳定性大幅提升。“我们把它定义为反重力模式,基本上机器人在任何干扰下都能自己恢复站立。算法升级后,理论上目前机器人可以完成各种舞蹈动作、武术动作。”王兴兴说。
9月2日,宇树科技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帖称,根据计划,预计将在2025年10月至12月期间向证券交易所提交上市申请文件,届时公司的相关运营数据将正式披露。
关于公司产品的收入结构,宇树科技表示,以2024年为例,四足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和组件产品的销售额分别占约65%、30%和5%。其中,约80%的四足机器人被应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而剩余的20%则被用于工业领域,如检查与消防。人形机器人完全用于研究、教育和消费领域。
宇树科技还在声明中特别表示,公司一直致力于在“民用领域”的不同行业中推广高性能通用机器人的应用,特此提醒各方仔细辨别,切勿将其他公司的机器人产品或第三方改装设备视为宇树产品。
小智点评:民用场景的刚需密度与成本控制仍是商业化瓶颈。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开启量产
日前,开普勒机器人宣布,该公司“蓝领人形机器人”K2大黄蜂已正式启动量产,开始交付商业订单。
开普勒K2大黄蜂身高达175厘米,全身拥有52个自由度,其中单只灵巧手具备11个自由度,不仅手指灵活,每个手指指腹处还含有25个力触点,手腕拥有六维力感知力。在头部,则配备了4颗红外双目3D摄像头,全身传感器超过80 ,这使得K2大黄蜂拥有了与人类相似的听觉、视觉、触觉,力觉等感知系统。
图片来源: 开普勒机器人
据开普勒此前介绍,K2之所以设计175厘米的身高,是因为其目标应用场景为工厂,而工厂的工位产线高度设计遵循国家相关标准,通常参考普遍男性身体的通用标准。若机器人身高过高或过低,在工厂环境中操作时都可能需要进行额外调整,难以契合实际需求。而175厘米的身高使 K2大黄蜂能够轻松适配工厂里的各种操作工作台。
而为了灵活应用于众多工厂场景,开普勒K2大黄蜂采用了滚柱丝杠直线执行器与旋转执行器相结合的串并联混动架构,能效利用率高达81.3%,实现了“充电1小时,连干8小时”续航能力;其类人直膝行走方式,则可在物流仓库、制造车间等复杂环境中灵活避障;最高达30kg的双臂负载能力,可胜任搬运、装卸等任务;基于分层模型 VLA 执行语义识别指令,K2大黄蜂还能精准响应指令,完成分拣、装配、展厅导览等任务。
截至目前,据悉开普勒机器人已达成框架协议下的明确意向订单数千台,交易金额高达数亿元,客户涉及工业贸易、数据采集、展厅、智能制造、特种作业等领域。
小智点评:从实验室样机迈向批产订单,蓝领替代叙事迎来压力测试。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