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国工业利润恢复增长 以下是导致大幅反弹的原因
随着中国政府持续推进产能过剩治理与恶性价格战遏制工作,8月中国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分析师表示,产能优化举措或将纳入中国下一个五年规划。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六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0.4%,终结了此前连续三个月的下滑态势。
这一强劲反弹也创下2023年1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彼时受益于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对疫情后复苏的支撑及制造业提振,工业利润曾同比激增29.5%。
官方将企业盈利的强劲反弹归因于两大因素:一是宏观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二是去年8月利润基数较低(当时盈利同比降幅达两位数)——也正是因此,中国政府在去年9月底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
当前工业品出厂价格(PPI)通缩已进入第三年,在此背景下,中国针对各工业领域恶性价格竞争的整治行动,推动8月工业品价格降幅收窄至四个月来最低水平。
华侨银行(OCBC Bank)亚洲宏观研究主管谢栋铭(Tommy Xie)表示:“中国‘反内卷’行动推动PPI回升,这表明该政策已带动企业利润边际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8月工业品价格降幅收窄的同时,中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放缓至5.2%,为一年来最低扩张水平。
不过经济学家指出,由于中国经济仍受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与劳动力市场疲软拖累,总需求的稳固复苏仍有待时间,这也使得“出台更有力政策提振消费”的呼声进一步增强。
近几周中国公布的多项经济数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第三个月放缓,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再度陷入负区间,凸显国内需求疲软。
*复苏不均衡*
经济学家表示,8月各行业利润复苏呈现“不均衡”特征:钢铁等原材料需求保持韧性,但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等制成品需求依然低迷。
Lotus Asset Management管理合伙人兼首席投资官洪灏指出,原材料、有色金属等上游行业利润复苏更为显著,这得益于“大宗商品强势周期”——预计未来数月这一周期仍将延续。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钢铁行业实现盈利。
“原材料生产领域量价齐升,表明需求正在复苏。”洪灏说,“但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等部分下游行业则呈现‘价涨量跌’的态势。”
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测算显示,8月上游行业利润同比激增37.5%(7月为同比下降13.5%),主要因需求回暖、价格上涨且成本下降;下游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5.8%。
这家华尔街投行的经济学家表示:“钢铁等原材料行业盈利显著改善,暗示政府‘反内卷’政策已开始见效。”
从企业类型看,国有企业表现更优——8月利润同比增长50%,而民营企业利润同比增幅为13.2%。华侨银行的谢栋铭指出,这一差异凸显出上游行业的国有企业对政府政策的响应“更为积极有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8月汽车制造、化学制品制造、纺织业利润分别同比下降0.3%、5.5%和7%。
“若总需求未能显著改善,上游行业的盈利增长可能会以牺牲中下游行业为代价。”谢栋铭补充道。他预计中国政府将出台总额5000亿至1万亿元的额外财政支持,重点投向部分战略性行业。
*供需再平衡*
近几个月,中国政策制定者加大“反内卷”力度,一方面致力于平衡产能过剩与需求疲软的矛盾,另一方面推动企业避免大幅降价(此前恶性降价已严重侵蚀企业利润)。
今年以来,美国加征关税拖累中国出口动能、扰乱全球贸易流动,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率压力。经济学人智库(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EIU)本月初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5年中,中国工业企业整体利润率已降至21世纪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经济学人智库的经济学家表示:“中国产能过剩行业的重组已在推进中。”
经济学人智库高级经济学家徐天辰(Tianchen Xu)指出,产能整合过程或将成为中国“十五五”规划的“长期主题”。数据显示,今年1-8月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幅放缓。
据悉,中国官方将于下月召开闭门会议,审议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规划。
徐天辰补充道,若“整合取得成功”,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将回升至75%,PPI有望重返正区间,工业利润增速也将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今年第二季度,中国工业产能利用率降至74%,为2024年初以来最低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大力度提振内需:一方面为“以旧换新”补贴计划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强育儿保障,并鼓励企业扩大招聘。
经济学人智库分析师表示,尽管近期产能管控已推动工业利润与价格改善,但考虑到当前企业信心,中国政府可能会采取“渐进式”整合方式以减少冲击,而非“突然大规模关停产能”。
在本周一发布的公告中,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调了未来一年铜、铝等重点有色金属的年度产量增长目标。
在针对国内需求疲软与全球贸易受阻的现状、加大工业去产能力度的背景下,9 月中国官方制造业活动指标收缩幅度小于预期。
周二,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9 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 49.8。据路透社调查,市场此前预期该数值为 49.6。尽管这一读数仍处于收缩区间(PMI 临界值 50 为荣枯线,低于 50 代表收缩),但已是今年 3 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自今年 4 月以来,中国官方制造业 PMI 始终低于 50 荣枯线。当前制造商不仅面临国内需求低迷的压力,美国加征关税进一步冲击中国对这一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出口,令困境雪上加霜。
此外,民间调查机构 RatingDog 发布的 9 月制造业 PMI 为 51.2,高于路透社调查中经济学家预期的 50.2,创下今年 5 月以来的最高值。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