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被称为“白色石油”的碳酸锂再度成为市场焦点。其价格的强势反弹,正牵动着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神经。

行情于11月19日迎来关键节点: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盘中突破10万元/吨大关,为自2024年6月11日以来的首次。11月20日早盘,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大幅冲高,盘中最高涨幅达4.14%,报价触及10.22万元/吨。

价格V型反转背后,储能爆发成推手

自今年6月23日盘中下探5.84万元/吨的阶段新低以来,碳酸锂主力合约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内累计大涨60%以上,展现出强劲的V型反转态势。

本轮上涨行情并非孤立现象。与碳酸锂同步,六氟磷酸锂、硫化锂、氢氧化锂等锂盐产品价格均呈现快速攀升态势。

其中,作为电解液关键原料的六氟磷酸锂表现尤为抢眼。在约四个月的时间里,其价格暴涨近250%,11月18日报价已达17万元/吨,反映出下游需求的强劲复苏。

Pozuelos盐田,图片来源:赣锋锂业

市场对于此轮价格上涨的动因已有共识:储能市场的超预期爆发成为最关键推手。

据ICC鑫椤储能数据库统计,2025年1-9月,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428GWh,同比激增90.7%。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的调研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合计430GWh,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量的30%。

上海钢联分析师苏昕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近期碳酸锂价格上涨是由海内外储能市场订单爆发驱动,受此影响,电池及铁锂材料企业排产持续走强。”

此前,中信建投便指出,储能市场有所恢复,看好储能全球共振大趋势不变。国内储能全面迎来经济性拐点,投资极为旺盛,主要是新能源市场化与容量电价推动。

而在持续性上,中信建投认为储能累计渗透率尚不足10%,上调2026年国内新增装机至300GWh。而海外最大的机会来自数据中心带来的储能需求,龙头企业已有大量订单。储能将带动锂电需求2026年增速超过30%,对应材料、电池、集成均存在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当前的市场订单,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动能正在强化这一上涨逻辑——那就是AI技术革命对储能需求的颠覆性影响。

中邮证券则表示,从未来空间来看,中国储能产业已确立3-5年的持续成长周期。AI推动数据中心规模爆发式增长,AI数据中心功率极高且波动大,需配置储能来平滑电网冲击,同时作为备用电源支撑算力峰值,未来两三年海外储能年增速预期或至40%-50%,成为碳酸锂需求主要增长动力。

2026年,价仍有探涨空间

在日前召开的“第十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5)”上,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表示,2025年全球碳酸锂需求在145万吨,但由于下半年需求增长,预计全年需求数据更新到155万吨。同时,供应能力在170多万吨,有20万吨左右的过剩。

到了2026年,李良彬预测碳酸锂需求会增长30%,需求达到190万吨,同时供应能力经过评估后应该是增长25万吨左右,供需基本平衡,碳酸锂价格有探涨空间。如果明年需求增速超过30%,甚至达到40%,短期内供应无法平衡,价格可能会突破15万元/吨甚至20万元/吨。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本次反弹更多是短期因素驱动的阶段性修复,而非产业基本面的根本性反转。当前高价也可能抑制下游采购意愿,2026年行业整体供应过剩的预期并未改变。因此,本轮上涨应视为产业链调整期的价格修复,并非新一轮上行周期的开启信号。

目前,在储能经济性拐点已至的背景下,从材料、电池到集成的全产业链都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长远来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碳酸锂及其背后的储能产业,或许正站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起点。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面对增长前景,产业链龙头企业已积极布局。此前不久,宁德时代与海博思创在福建宁德签署为期十年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储能领域共同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树立产业链长期合作新标杆,推动储能产业迈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据悉,基于对储能行业发展趋势的共识与各自核心能力的互补,双方将在未来十年构建“电芯 系统 资本 运营”四维协同机制。除电芯稳定供应外,双方还将在交流侧零部件联合集采、产业基金共建以及“开发-投资-运营-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打造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实现从产品到生态的全面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