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乌桕根皮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 2、乌桕木根皮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 3、乌桕木根皮的功效与作用
  • 4、乌桕的根是什么类型

乌桕根皮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 (L.)Roxb.的根皮。(英)Chinese Tallowtree Root-bark    

别名: 木樟树、卷子树、白蜡树、蜡烛树。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高可达15m,含白色乳汁。叶互生,菱状卵形,长和宽各3~7cm先端短尖,下面初时粉白,后渐成黄绿色,秋季变红色;叶柄上端有2腺体。花单性同株,密集成顶生穗状花序;雄花每3朵有1苞,生于花序上部,花萼杯状,3浅裂,雄蕊2~3;雌花1~4,生于花序基部,花萼3深裂,子房上位,3室,柱头3裂。蒴果近球形,熟时黑色。种子黑色,外面有白蜡层。花期7~8月,果期10~11月。生于山坡、村边、路旁。产于华东、中南、西南及甘肃。    

采制:10月至次年2月挖根,取根皮洗净,晒干。    

性状:根皮呈不规则块片或卷成半筒状。外表面土黄色,有纵横纹理,并有横长皮孔;内表面较平滑,淡黄色,微有纵纹。折断面粗糙。    

化学成分: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鞣花酸。    

性味:性微浊,味苦;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拔毒消肿。用于水肿、臌胀、症瘕积聚、二便不通、湿疮、疥癣、疔毒。 

乌桕木根皮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拼音名】Wū Jiu Mu Gēn Pi

【英文名】Chinese Tallowtree Root-bark

【别名】 卷根白皮、卷子根、乌桕木根白皮。

【来源】

药材基源: 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根皮可树皮。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um sebiferm (L.)Roxb.[Croton sebiferum L.]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浆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

【原形态】乌桕 落叶乔木,高达15m,具乳汁。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叶互生;叶柄长2.5-6cm,顶端有2腺体;叶片纸质,菱形至宽菱状卵形,长和宽约3-9cm,先端微凸尖到渐尖,基部宽楔形;侧脉5-10对。穗状花序顶生,长6-12cm;花单性,雌雄同序,无花瓣及花盘;最初全为雄花,随后有l-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小,10-15朵簇生一苞片腋内,苞片菱状卵形,先端渐尖,近基部两侧各有1枚腺体,萼杯状,3浅裂,雄蕊2,稀3,花丝分裂;雌花具梗,长2-4mm,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苞片3,菱状卵形,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花柱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椭圆状球形,直径l-1.5cm,成熟时褐色,室背开裂为3瓣,每瓣有种子1颗;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蜡。花期4-7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野生或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吉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耐短期渍水。

不耐严寒、不耐久荫。在黄河以南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降水量700mm地区均可生长。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上或壤上栽培为宜。

栽培技术 用种子或嫁接繁殖。种子繁殖,育苗移栽法:11月待种子充分成熟,果壳已开裂时,从壮年树上采种,种子要经脱蜡处理,可用60-80℃的热水浸泡,不停地搅拌种子使除去蜡皮;或用30-40℃温水浸种24h,使蜡皮软化,再搓或捣去蜡皮,淘洗干净。播种前种子用50%辛硫磷乳油500ml加水350-400kg喷拌。2-3月按行距30cm开沟,沟深1.5cm,将种子播入,覆土,4月中旬出苗,进行松土除草,5月追施硫酸铵或人粪尿。第2年按行株距(3-5)m×(3-5)m定植。嫁接繁殖:选优良品种一年生的枝条做接穗,或采种时枝条连同果穗一起剪下,用湿砂贮藏,作接穗用。嫁接方法可芽接或穗枝接法。

田间管理 幼苗期每年松土除草3-4次;追肥2-3次,5月上旬施硫酸铵或尿素或人畜尿,6-7月增施钾肥,冬季施厩肥或堆肥。整枝修剪,形成伞形树冠,冬季短截为主,结果树在采果后,剪除下垂枝、重叠枝、病虫枝。修剪原则:强树弱剪,弱树强剪,内膛强剪,外围弱剪。利用潜伏芽,可进行老树更新。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早害有木腐蛾、大袋蛾、褐边绿刺蛾、刺娥、绿尾大蚕蛾、乌桕毒蛾、水青蛾、樗蚕、乌桕蚜虫、黄斑蝽、赤条蝽、天牛、华北大黑金龟子、铜绿金龟子等为害。

【性状】显微鉴定:根皮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皮层薄,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宽,射线宽1-2列细胞。皮层和韧皮部均散有单个或成群的石细胞及纤维;石细胞黄色,不规则形、类圆形或椭圆形,周围的细胞中常含有草酸钙方晶;纤维多为晶纤维。此外,有少数草酸钙簇晶。

【化学成份】根含白蒿香豆精(artelin),东莨菪素(scopoletin)。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树皮含莫雷亭酮(moretenone),莫雷亭醇(moretenol)及3-表莫雷亭醇(3-epimoretenol),3,3′-甲基并没食子酸(3,3』-methylellagic acid)。茎皮含6,7,8-三甲氧基香豆精(6,7,8-trimethoxycou-marin),莫雷亭酮,莫雷亭醉。植株合反式-2-顺式-4-癸二烯酸乙酯(ethyl trans-2-cis-4decadienoate)。

【药理作用】根煎剂有泻下作用;根皮所含花椒油素有杀肠虫作用。

【炮制】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苦;微温;有毒

【归经】大肠;胃经

【功能主治】 泻下逐水;消肿散结;解蛇虫毒。主治水肿;症瘕积聚;膨胀;大、小便不通;疔毒痈肿;湿疹;疥癣;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2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注意】

体虚者忌服。

1.《纲目》:气虚人不可用之。

2.《本草经疏》:脾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氾滥,法当补脾土为急,此药必不可轻用。如果元气壮实者,亦须暂施一、二剂,病已即去之。

【各家论述】

1.《纲目》:乌桕根,性沉而降,利水通肠,功胜大戟。一人病肿满气壮,令掘此根,捣烂,水煎服一碗,连行数行而病平。气虚人不可用之。此方出《太平圣惠方》,但不可多服尔。

2.《本草经疏》:乌桕木根皮,与巴豆、牵牛大略相似。入手、足阳明经,其主暴水症结积聚者,皆二经为病,苦能泄,辛能散,温能通行肠胃,则诸症无不除矣。

3.《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4.《生草药性备要》:治烂脚,癞,蛇伤,乳痈,酒顶,酒疯脚;治坐板癞,捣烂用盐少许坐,热又换。

5.《本草备要》:泻热毒,疗疔肿,解砒毒。

6.《医林纂要》:杀鱼虫毒。

7.《植物名实图考》:根:解水莽毒。

8.《分类草药性》:根:专治食积,消虚热,下虚气,消肿。

9.《岭南采药录》:治头风,脚气,横痃,便毒。

10.《南宁市药物志》:根为泻下峻药,并可催吐。

11.《唐本草》:主暴水症结积聚。

12.《日华子本草》:治头风,通大小便。

【摘录】《中华本草》

乌桕木根皮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利水,消积,杀虫,解毒。治水肿,臌胀,症瘕积聚,二便不通,湿疮,疥癣,疔毒。

1《唐本草》:主暴水症结积聚。

2《日华子本草》:治头风,通大小便。

3《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4《生草药性备要》:治烂脚,螆癞,蛇伤,乳痈,酒顶,酒疯脚;治坐板癞,捣烂用盐少许坐,热又换。

5《本草备要》:泻热毒,疗疔肿,解砒毒。

6《医林纂要》:杀鱼虫毒。

7《植物名实图考》:根:解水莽毒。

8《分类草药性》:根:专治食积,消虚热,下虚气,消肿。

9《岭南采药录》:治头风,脚气,横痃,便毒。

十《南宁市药物志》:根为泻下峻药,并可催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乌桕的根是什么类型

乌桕根皮(中药材)

乌桕根皮为大戟科植物乌桕的根皮和树皮

分布于中国华东地区、中南地区、西南地区及台湾省。根含白蒿香豆精(artelin),东莨菪素(scopoletin)。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可清热利湿,拔毒消肿。根煎剂有泻下作用;根皮所含花椒油素有杀肠虫作用,药用价值很大。形态特征乌桕(chiness tallow tree),落叶乔木,高达15米,具白色乳汁。树皮暗灰色,有纵裂纹。叶互生;叶柄长2.5-6厘米,顶端有2腺体;叶片纸质,菱形至宽菱状卵形,长和宽约3-9厘米,先端微凸尖到渐尖,基部宽楔形,下面初时粉白,后渐成黄绿色,秋季变红色;侧脉5-10对。穗状花序顶生,长6-12厘米;花单性,雌雄同序,无花瓣及花盘;最初全为雄花,随后有1-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小,10-15朵簇生一苞片腋内,苞片菱状卵形,先端渐尖,近基部两侧各有1枚腺体,萼杯状,3浅裂,雄蕊2,稀3,花丝分裂;雌花具梗,长2-4毫米,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苞片3,菱状卵形,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花柱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椭圆状球形,直径1-1.5厘米,成熟时褐色,室背开裂为3瓣,每瓣有种子1颗;种子近球形,黑色,外被白蜡。花期4-7月,果期10-12月。种子能取蜡、榨油,可制蜡烛、肥皂和油漆等;叶可做黑色染料;叶和根皮沟入药,能消肿解毒,利尿泻下,并有杀虫的效能;树皮和叶可提制拷胶,含量约10%;木材坚韧细致,淡黄色,不翘不裂,适宜作雕刻器具;乌相生长迅速,也是重要的绿化树种,秋季树变为橙黄或红色,颇为美观。 根皮含花椒素;叶含异懈皮廿、鞣质、乌桕苦味质;种子含脂肪油,油内有棕榈酸、月桂酸、肉豆蔻脂酸和珠光脂酸等。红叶乌桕:大戟科,乌桕属,乌桕的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