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成 王允成,字述文,泽州人,万历中举于乡文言文翻译
本文阅读简介:
- 1、昭德皇后电视剧,昭德皇后宁死不辱的故事是什么?,急求!
- 2、明末农民军首领马进忠简介,在民族复兴的事业上做出了贡献
- 3、李自成为啥要杀前来投奔的张献忠?张献忠是怎样脱身的?
- 4、崇祯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昭德皇后电视剧,昭德皇后宁死不辱的故事是什么?,急求!
昭德皇后宁死不辱的故事是什么?,急求!
《二十五史故事》:昭德皇后宁死不从
【典故】文言篇:
海陵曰:“吾志有三:国家大事皆自我出,一也。帅师伐国,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金史·佞幸》第八册卷一百二十九P.2789.)
是岁,金主命诸从姊妹皆分属妃位。宗本之女出入贵妃位,宗望之女、宗磐之女孙出入昭妃位,宗弼、宗隽之女出入淑妃位。卧内遍设地衣,裸逐为戏。尝对其嬖幸张仲轲与妃娦亵渎,仲轲但称死罪,不敢仰视。又尝令仲轲裸形以观之,侍臣往往令裸褫,虽图克坦贞亦不免。故事,凡宫人在外有夫者,皆听其出入,金主欲率意幸之,尽遣其夫往上京,妇人皆不听出。(《续资治通鉴》第七册卷一百三十P.3449.)
世宗在济南,海陵召后来中都。后念若身死济南,海陵必杀世宗,惟奉诏,去济南而死,世宗可以免。谓世宗曰:“我当自勉,不可累大王也。”后即离济南,从行者知后必不肯见海陵,将自为之所,防护甚谨。行至良乡,去中都七十里,从行者防之稍缓,后得间即自杀。
十一年,皇太子生日,世宗宴於东宫。酒酣,命豫国公主起舞。上流涕曰:“此女之母皇后,妇道至矣。朕所以不立中宫者,念皇后之德今无其比故也。”(《金史·后妃下》第五册卷六十四P.1520—1522.)
【译文】
海陵王(金主完颜亮)说:“我有三个志向:一是独裁地掌握国家政权,二是兴师动众讨伐他国,三是搜尽天下美女为妻。”
这一年,完颜亮命令将所有的堂姊妹都立为妃子。宗本的女儿封贵妃,宗望的女儿、宗磐的孙女封为昭妃位,宗弼、宗隽的女儿封为淑妃位。他的卧室内都铺着地毯,以光着身子追逐为游戏。曾经当着幸臣张仲轲的面与妃嫔淫乱,张仲轲只称死罪,不敢仰视。又曾令张仲轲裸露形体让他观看,侍臣往往被下令脱掉衣服,即使是图克坦贞(徒单皇后)也不能幸免。原来的规矩,凡宫女在外面有丈夫的,都听任她们出入宫廷,完颜亮想随意玩弄他们,就把她们的丈夫全部遣送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宫中妇女一律不准外出。
金世宗做济南尹时,完颜亮闻其妻乌林荅氏貌美,召她入中都(今北京市)面圣。乌林荅氏想到:如果现在身死在济南,淫贼必然会加害夫君,只有在离开济南时去死,世宗方可免于死罪。她告诉世宗说:“我自有办法,既不连累夫君,又不辱我清名。”随后便离开济南去往京城。随行的人知道王后一定不肯见金废帝完颜亮,便时刻提防她自寻短见。当行至良乡,距中都还有七十里时,随行的人员放松了看管,王后乌林答氏自尽身亡。
十一年,世宗的皇太子过生日,世宗在东宫宴请。酒至酣畅时,让豫国公主起舞祝兴。世宗流着泪说:“这女孩的母皇后,妇道至极了。朕所以不再设立皇后,主要是想念皇后的德行,当今无人可比啊!”
【故事篇】转自:余显斌
昭德皇后:宁做鬼魂,不做小三
金朝的完颜亮做了皇帝,曾经发誓,“无论亲疏,尽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也就是要阅尽天下美女。也因此,他瞪着色眼,瞄着宗室女人,频频下手,“妇姑姊妹尽入嫔御”,同族美女他也不放过。最终,他将狼一样的眼光,瞄向了葛王完颜雍的妃子乌林答氏。
于是,他下了一道圣旨,给远在济南任职的完颜雍,让将乌林答氏送进都城。
帮夫解困
完颜雍和乌林答氏,从小就青梅竹马,定着娃娃亲,用完颜雍自己的话说,“朕四五岁时与皇后定婚”。完颜雍父亲早死,母亲出家为尼。于是,他就住进乌林答氏的家里,和乌林答氏无忧无虑地追闹嬉笑着。十八岁后,两人成亲。
那时,他已经袭封为葛王。
当时的皇帝还不是完颜亮,是金熙宗。金熙宗对宗室诸王,怎么看都十分厌烦,因此,稍不注意,就下旨处死,尤其后来,“酗酒妄杀,人怀危惧”。完颜雍见了,也胆战心惊的。
完颜雍有一根白玉带,是父亲传下来的,“盖帝王之服御也”,是帝王的衣具。金熙宗知道后很眼馋,可是完颜雍认为,先父遗物,不能轻易送人。乌林答氏听了,忙劝告完颜雍:“此非王邸所宜有也,当献之天子。”这不是我们府邸应该有的,应该献给天子。
完颜雍忙答应着,准备献给金熙宗,被乌林答氏挡住。乌林答氏告诉他,应该献给皇后。原来,金熙宗惧内。按照乌林答氏的指点,完颜雍送上玉带,躲过劫难,最终带着乌林答氏,车马喧喧来到济南,担任济南尹。
乌林答氏认为,如果不走,中都将有大变,祸及自身。
天外飞祸
果然,他们走后,朝廷就发生了大变,完颜亮带着士兵进宫弑杀了金熙宗,自己亲自动手,“复前手刃之,血溅满其面与衣”,然后自己黄袍一披,登基做了皇帝。因为是铁血登基,所以,他怕宗室效仿,对宗室下手就更是血腥。
他大杀宗室的同时,将诸王妻妾,甚至姐妹女儿,全部攫入宫中,供自己淫乐。
完颜雍知道后,再次胆战心惊,自己的老婆不但美丽,而且兰心蕙质,是宗室里闻名的美女。他担心消息进入宫中,完颜亮会将他的魔掌伸向自己。每到这时,乌林答氏都会安慰他,自己愿意和他同生死,共患难。
完颜雍听了,才稍微放了一点儿心。
可是,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怕什么就出现了什么。完颜亮果然知道了乌林答氏貌美如花,心思灵透。他果然毫无顾忌,“召后来中都”,下发圣旨,征召乌林答氏进京,给自己做小三。
微笑应征
乌林答氏接到圣旨的时候,正在和完颜雍聊天。完颜雍气得一拍桌子,站了起来。谁知,乌林答氏却很平静地走出去,微笑着告诉使者,自己愿意进京,去拜见皇帝。
完颜雍知道后有些傻眼,他想,不是说了陪着自己同生共死吗?怎么马上就变卦了。他生气,他无奈,他气愤。
他想,既然乌林答氏要攀高枝,那就由她吧。
乌林答氏仍是微笑着,梳洗打扮,天姿国色地走出来。
离开前,她特意召集家里所有的仆人,开了一次离别大会。她告诉他们,自己从年少嫁给葛王以来,从没发现葛王有什么违法行为。然后,她进一步告诫大家,现在的一些宗室,之所以被朝廷诛杀,都是因为受到家仆的诬陷。她随之警告大家:“汝等皆先国王时旧人,当念旧恩,无或妄图也。”你们这些人,都是葛王父亲留下来的旧人,在王府呆的时间很长,一定要感激先王的恩德,不要有什么诬陷的企图。
大家听了,都连忙称是。
一切安排停当,她对大家挥挥手,上车而去,走向远处。
赴湖而死
乌林答氏坐上车子,自始至终,没有回望完颜雍一眼。车粼粼马萧萧,她离开济南,一路向遥远的中都走去。
沿路,她始终面带微笑,言笑晏晏,一切如常。
渐渐的,车子离开山东地面,一步步靠近中都。“行至良乡,去中都七十里”,她的车子在来到良乡,距离中都七十里左右时,乌林答氏告诉使者,自己在车帷里看见那边风景很好,想去看看。使者想,乌林答氏一旦进京,以她的美丽,以她的娴静,一定会取得完颜亮的宠幸。自己现在如果得罪了她,将来很可能会吃罪不起的。于是,他点着头爽快地答应了。
乌林答氏微笑着掀开车帷,走下车子。
她回望了一眼来路,回望了一眼济南的方向,缓缓地走向那边的苇草湖岸,然后,牵起衣裾,在大家的惊叫声中,“噗通”一声跳入湖里。湖里,冒出一串串水泡,泛起一圈圈涟漪。
等到大家跑过去救出乌林答氏,她已经停止了呼吸。
留言劝夫
几天后,从北方回来的乌林答氏的侍女,流着泪给完颜雍送上一封信。信上,泪痕斑斑点点,是乌林答氏的笔迹。
在信里,乌林答氏告诉他,自己之所以如此,跟着使者出发,走向中都,都是为了避免完颜亮以此为借口,降责于完颜雍,对他下手。在心里,她恨极了完颜亮,荒淫无德,行同畜生,将他们夫妻活活分开,如“打开水面鸳鸯,拆散花间鸾凤”。
在书信中,她断定“逆亮罪恶滔天,其亡立待”,完颜亮如此倒行逆施,一定不会长久的。
她最后劝告完颜雍,“修德政,肃纲纪,延揽英雄,务悦民心,以仁易暴”,如此以来,就可以获得天下,千万不要为自己的离世而难受,而损毁身体。
读罢乌林答氏的信,完颜雍泣下沾襟,难以自己。
他表面上,并未表现出什么不满和愤恨。暗地里,却按照妻子的安排,暗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向完颜亮发难,解救天下苍生,也为妻子报仇。公元1161年,趁着完颜亮点燃战火,带着大军远离中都,向南宋发动进攻时,完颜雍突然发动兵变,挥军直进,占领中都。完颜亮走投无路,最终被部将杀死。
完颜雍登基,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金世宗。
余情依依
乌林答氏的死,还有她的书信内容,始终激励着完颜雍,使得他一改完颜亮的做法,与民休息,抚平战事,善待百姓,生活朴素。
他登基后年号大定,因此,这段时期也被称为“大定之治”。他自己也被后人称为小尧舜。
他在位三十年,可自始至终没有立皇后,他也是历史上唯一没有皇后的皇帝。他登基后,就下诏追封死去的乌林答氏为昭德皇后。一次酒宴中,他流着泪对大家说:“朕所以不立中宫者,念皇后之德今无其比故也。”我不立皇后,是因为现在没有一个女子比得上乌林答氏。
他登基的第二十个年头,陵墓修好,亲自迎接乌林答氏的棺木。那时,他已经花甲之年,手抚乌林答氏的棺木,竟然如一个孩子一样嚎啕大哭,
一个不愿当小三的女人,竟然成就了一代圣君。
一个不愿当小三的女人,竟然成就了一个国家的中兴。
一个不愿当小三的女人,竟然成就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望采纳,谢谢!
《大唐荣耀》里景甜饰演的沈珍珠真实历史是怎么记载的
睿真皇后,沈氏,吴兴人,世称其为沈珍珠。世为冠族。
江南有前后四大家族,前四大,朱张陆顾,后四大,王谢周沈。 父易直,秘书监。开元末,以良家子选入东宫,赐太子男广平王。 沈珍珠的父亲名叫沈易直,秘书监是专掌国家藏书与编校工作的机构和官名。开元末年,沈珍珠被选入东宫,当了太子李亨的儿子广平王李豫的王妃。 幸亏没被李隆基看上。不过李隆基喜欢的是儿媳妇,不是孙媳妇。 天宝元年,沈珍珠生下后来的德宗皇帝李适。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隆基带着一帮儿孙嫔妃往四川跑,好多王爷王妃公主有没来得及跟着跑的,都被安禄山进了长安后抓住了。这帮人被拘禁在洛阳的掖庭宫。沈珍珠就是其中的一位王妃。 后来的唐代宗,也就是前面的广平王李豫,此时还是太子,带人打败安庆绪,收复了洛阳,找到了老婆沈珍珠,把她留在宫里。由于李豫战事匆忙,所以没有来得及把沈珍珠迎回长安城,结果没多久洛阳城又被史思明攻占了。史思明死后,史朝义被官军击败,洛阳再次光复,但是沈珍珠却不见了。唐代宗即位后派人大力寻找,十多年毫无音讯。 禄山之乱,玄宗幸蜀,诸王、妃、主从幸不及者,多陷于贼,后被拘于东都掖庭。及代宗破贼,收东都,见之,留于宫中,方经略北征,未暇迎归长安。俄而史思明再陷河洛。及朝义败,复收东都,失后所在,莫测存亡。代宗遣使求访,十余年寂无所闻。 唐德宗即位,下诏曰:“王者事父孝,故事天明;事母孝,故事地察。则事天莫先于严父,事地莫盛于尊亲。朕恭承天命,以主社稷,执珪璧以事上帝,祖宗克配,园寝永终。而内朝虚位,阙问安之礼,衔悲内恻,忧恋终岁。思欲历舟车之路,以听求音问,而主兹重器,莫匪深哀。是用仰稽旧仪,敬崇大号,举兹礼命,式遵前典。宜令公卿大夫稽度前训,上皇太后尊号。” 唐德宗也没找到老妈,只好给老妈弄个皇太后的待遇。哭的很伤心。帝再拜,歔唏不自胜,左右皆泣下。 然后全天下找老妈。接着冒充沈珍珠的人发生了好几起,唐德宗也不怪罪。但是直到死也没找着。 于是分命使臣,周行天下。明年二月,吉问至,群臣称贺,既而诈妄。自是诈称太后者数四,皆不之罪,终贞元之世无闻焉。 我就纳闷了啥人都有。唐德宗会不认识自己老妈?这还有人冒充。真是重赏之下必有傻逼啊。 唐德宗死后,唐宪宗即位,依然没忘了这位奶奶。但是由于二十七年了还没找到,群臣商议之后,就以多年失踪人口按去世处理的方法,给沈珍珠做了一身衣裳,埋在了唐代宗的坟墓里。发丧举哀,此事才告一段落。 宪宗即位之年九月,礼仪使奏:“太后沈氏厌代登真,于今二十七载,大行皇帝至孝惟深,哀思罔极。建中之初,已发明诏,舟车所至,靡不周遍,岁月滋深,迎访理绝。按晋庾蔚之议,寻求三年之后,又俟中寿而服之。今参详礼例,伏请以大行皇帝启攒宫日,百官举哀于肃章门内之正殿,先令有司造祎衣一副,发哀日令内官以祎衣置于幄。自后宫人朝夕上食,先启告元陵,次告天地宗庙、昭德皇后庙。太皇太后谥册,造神主,择日祔于代宗庙。其祎衣备法驾奉迎于元陵祠,复置于代宗皇帝衮衣之右。便以发哀日为国忌。”诏如奏。 其年十一月,册谥曰睿真皇后,奉神主祔于代宗之室。 最后说一句,我没看过这个电视剧,我从来不看电视,我家也没电视。写这篇文章也就是想趁着电视剧热播的东风赚点早点钱。大家不要见怪啊。 说实话景甜长得挺漂亮的。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那位叫朱寿的 明朝 皇帝真实姓名是什么?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的那位叫朱寿的明朝皇帝真实姓名是朱厚照。
朱寿,即明武宗朱厚照,在夜奔时给自己起的名字。在应州大捷中使用此名。正德十二年(1517)年一天晚上,朱厚照骑马跑出了居庸关外,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起名朱寿。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年10月27日-公元1521年4月20日),汉族,明朝第十位皇帝,是明孝宗朱祐樘和张皇后的长子,在位期间年号正德。 朱厚照从小机智聪颖,喜欢骑射。 即位后史书上出现两极评价,一方说他处事刚毅果断,批答奏章,决定国家重大事件。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之乱、宁王之乱,大败蒙古小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应州大捷大败鞑靼军,立下了一战功。在应州一战中与普通士兵同吃同住,甚至还亲手杀敌一人,极大地鼓舞了明军士气。所以说他又是一个好的将领。 另一方面说他为政期间荒淫无道,国力衰微,一生贪杯、尚武、无赖,喜好玩乐。以往很多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但武宗虽嬉游玩乐,却也有抵御边寇之功,不至于朝廷亡乱,如果有孝宗的制节谨度,则为明君。 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历史学家对此颇有分歧,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武宗只不过只是喜欢玩乐,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为人却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人。从其所指挥的应州大捷来看也算是一位有真才实学的皇帝。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明武宗朱厚照驾崩于豹房,享年三十一岁,在位十六年,庙号武宗,谥号“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于康陵。 详细介绍一下唐德宗李适的皇后
唐德宗李适的皇后---王氏王氏(?—787年),秘书监王遇的女儿。
广德元年(763)五月,唐工宗继位,封长子李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鲁王。这期间李适纳王氏为妻。婚后不久,生唐顺宗李诵。李适十分高兴。 大历十四年(779),代宗去世,李适即位后,封王氏为淑妃,排在众嫔妃之首,行使皇后的权利。几年后, 唐朝 朝廷内部爆发了泾原之兵,叛乱的将领占领了长安,德宗仓惶逃往陕西乾县。待德宗寻找玉玺时,玉玺不见了。原来,因仓惶逃出,将玉玺遗忘,王淑妃将大印拿出,解了燃眉之急,此事德宗对她夸奖不已。由于离开长安后几年的奔波,特别是女儿生下后即夭折,对她打击很大。回到长安后就一病不起。 贞元二年(786)十一月,德宗宣布立王淑妃为皇后,加冕仪式非常隆重,在病中的王皇后换气着与百官见面。然而隆重的加冕典礼刚落下帷幕,王皇后就离世而去。德宗悲伤万分,随后,又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赐谥号为“昭德皇后”。 永贞元年(805),改祔崇陵。 昭德皇后
昭德皇后资料:
《金史》列传第二 后妃下 世宗昭德皇后。乌林答氏,其先居罗伊河,世为乌林答部长,率部族来归,居上京,与本朝为婚姻家。曾祖胜管,康宗时累使高丽。父石土黑,骑射绝伦,从太祖伐辽,领行军猛安。虽在行伍间,不嗜杀人。以功授世袭谋克,为东京留守。 后聪敏孝慈,容仪整肃,在父母家,宗族皆敬重之。既归世宗,事舅姑孝谨,治家有叙,甚得妇道。睿宗伐宋,得白玉带,盖帝王之服御也。睿宗没后,世宗宝畜之。后谓世宗曰:“此非王邸所宜有也,当献之天子。”世宗以为然,献之熙宗,于是悼后大喜。熙宗晚年颇酗酒,独于世宗无间然。 海陵篡立,深忌宗室。乌带谮秉德以为意在葛王。秉德诛死,后劝世宗多献珍异以说其心,如故辽骨睹犀佩刀、吐鹘良玉茶器之类,皆奇宝也。海陵以世宗恭顺 畏己,由是忌刻之心颇解。 后不妒忌,为世宗择后房,广继嗣,虽显宗生后而此心不移。后尝有疾,世宗为视医药,数日不离去。后曰:“大王视妾过厚,其知者以为视疾,不知者必有专 妒之嫌。”又曰:“妇道以正家为大,第恐德薄,无补内治,安能效嫔妾所为,惟欲己厚也。” 世宗在济南,海陵召后来中都。后念若身死济南,海陵必杀世宗,惟奉诏,去济南而死,世宗可以免。谓世宗曰:“我当自勉,不可累大王也。”召王府臣仆张 仅言谕之曰:“汝,王之腹心人也。为我祷诸东岳,我不负王,使皇天后土明鉴我心。”召家人谓之曰:“我自初年为妇以至今日,未尝见王有违道之事。今宗室往 往被疑者,皆奴仆不良,傲恨其主,以诬陷之耳。汝等皆先国王时旧人,当念旧恩,无或妄图也。违此言者,我死后于冥中观汝所为。”众皆泣下。后既离济南,从行者知后必不肯见海陵,将自为之所,防护甚谨。行至良乡,去中都七十里,从行者防之稍缓,后得间即自杀。海陵犹疑世宗教之使然。 世宗自济南改西京留守,过良乡,使鲁国公主葬后于宛平县土鲁原。大定二年,追册为昭德皇后,立别庙。赠三代,曾祖胜管司空、徐国公,曾祖母完颜氏徐国夫人,祖术思黑司徒、代国公,祖母完颜氏,代国夫人,父石土黑太尉、渖国公,母完颜氏渖国夫人。敕有司改葬,命皇太子致奠。以后兄晖子天锡为太尉,石土黑后授世袭猛安。上谓天锡曰:“朕四五岁时与皇后定婚,乃祖太尉置朕于膝上曰:‘吾婿七人,此婿最幼,后来必大吾门。’今卜葬有期,畴昔之言验矣。” 六年,利涉军节度副使乌林答钞兀捕逃军受赃,当殆。有司奏,钞兀,后大功亲,当议。诏论如法。 八年七月,章宗上,世宗喜甚。谓显宗曰:“得社稷冢嗣,朕乐何极。此皇后贻尔以阴德也。” 十年十月,将改葬太尉石土黑,有司奏礼仪,援唐葬太尉李良器、司徒马燧故事,百官便服送至都门外五里。上曰:“前改葬太后父母,未尝用此故事。但以本 朝礼改葬之,惟亲戚皆送。”诏皇太子临奠。 十一年,皇太子生日,世宗宴于东宫。酒酣,命豫国公主起舞。上流涕曰:“此女之母皇后,妇道至矣。朕所以不立中宫者,念皇后之德今无其比故也。” 十二年四月,立皇后别庙于太庙东北隅。是岁五月,车驾幸士鲁原致奠。十九年,改卜于大房山。十一月甲寅,皇后梓宫至近郊,百官奉迎。乙卯,车驾如杨村致祭。丙辰,上登车送,哭之恸。戊午,奉安于磐宁宫。庚申,葬于坤厚陵,诸妃祔焉。二十九年,祔葬兴陵。章宗时,有司奏太祖谥有“昭德”字,改谥明德皇后。 元妃张氏,父玄征。母高氏,与世宗母贞懿皇后葭莩亲。世宗纳为次室,生赵王永中,而张氏卒。大定二年,追封宸妃。是岁十月,追进惠妃。十九年,追进元 妃。 大定二十五年,皇太子薨。永中于诸子最长,而世宗与徒单克宁议立章宗为太孙。世宗尝曰:“克宁与永中有亲,而建议立太孙,真社会稷臣也。”尚书左丞汝 弼者,玄征子,永中每舅。汝弼妻高陀斡屡以邪言怵永中,画元妃像,朝夕事之,觊望徼福,及挟左道。明昌五年,高陀斡诛死,事连汝弼及永中,汝弼以死后事觉,得不追削官爵,而章宗心疑永中,累年不释。谏官贾守谦、路铎上疏欲宽解上意,章宗愈不悦。平章政事完颜守贞持其事不肯决,章宗怒守贞,罢知济南府,诸谏官皆斥外,赐永中死。金代外戚之祸,惟张氏云。 元妃李氏,南阳郡王李石女。生郑王允蹈、卫绍王允济、潞王允德。豫王允成母昭仪梁氏早卒,上命允成为妃养子。大定元年,封贤妃。二年,进封贵妃。七年,进封元妃。世宗即位,感念昭德皇后,不复立后。尝曰:“朕所以不复立后者,今后宫无皇后之贤故也。”元妃下皇后一等,在诸妃上。石有定策功,世宗厚而深制之,宠以尚书令之位,而责成左右丞相以下,妃虽贵,不得预政,宫壶无事。 唐德宗王皇后到底当了多久的皇后
王皇后(?-786年12月6日),唐德宗李适的皇后,唐顺宗的母亲。在生前只做了三天的皇后,谥号昭德皇后。
《新唐书·后妃传》:“册礼方讫而后崩。” 《旧唐书·德宗纪》:“丁酉,册皇后王氏。是日后崩。” 《资治通鉴》十一月,甲午,立淑妃王氏为皇后。乙未,韩滉入朝。丁酉,皇后崩。 786年,王淑妃得了重病,12月3日,唐德宗立她为皇后。3天后,即12月6日,王皇后在两仪殿去世。 皇后(222)急求(10)
明末农民军首领马进忠简介,在民族复兴的事业上做出了贡献
人物生平
崇祯初年为群盗,别号“混十万”。流窜于陕西转于豫、楚边境。崇祯十一年(1638年)在陕州战败;走信阳、光山。后降左良玉,属良玉部,屡立战功。
弘光时期
李自成南下的时候在荆河口击败马进忠,王允才部。之后不久左良玉东下时突然病死,其子左梦庚带领部下十万明军投降,但是只有马进忠和王允成两人不从,率领部下逃走,之后马进忠在湖北向清军阿济格部伪降,清军南下之后,他把清军责令他运载的南征大炮丢弃在江中,然后率兵西上湖南岳州。
隆武时期
大顺军联明抗清之后,1646年正月清军进攻岳州,但是湖南诸镇逗留不前,马进忠等人误认为是满清大军到了选择了放弃岳州南逃,实际上这支清军人数并不多。
1646年(隆武二年)八月十五日清廷派遣恭顺王孔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续顺公沈志祥、右翼固山额真金砺、左翼梅勒章京屯泰统领本部兵马南下,进攻湖广和两广,到1647年二月初才到达湖南岳州。这月十六日,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三王带领主力由陆路、屯泰由水路,向明军扼守的新墙、潼溪进攻。明军大败,纷纷败走。十八日,清军进迫湘阴,章旷同部将逃往长沙,同督师何腾蛟商量对策。驻守长沙的澧阳伯王进才建议调驻守常德的马进忠、王允才部前来长沙加强防守力量。
马进忠从驻守的常德倾巢而出,曾到达新化、湘乡一带,但是此时长沙已经陷落,常德又被耿仲明部清军占领,马进忠,堵胤锡等人只能退往湘西山区。到1648年(永历二年)四月十八日,堵胤锡率领马进忠、王进才部从驻地九溪卫(在今湖南慈利县江垭西北)、永定卫(今湖南大庸县)进攻常德,二十四日攻克该城。斩首七千余级,恢复常德,马进忠受封鄂国公。阿济格部清军包围湘潭时,马进忠和何腾蛟都在城中,马部见到清军势大,率部突围而出,何腾蛟成了无兵之帅,不久被清军杀害。
永历时期
1651年(永历五年)李定国进攻桂林时马进忠曾在城下喊话招降王允成,桂林大捷之后满清派出敬谨庄亲王尼堪南下作战,当清军达到湘潭县时,马进忠根据战略部署退往宝庆(今邵阳),当衡州战役部署之时本意是由冯双礼,马进忠二将抄敌后同李定国南北一举全歼清军,但是孙可望担心李定国大功告成,密令二将退走,算是拆了李定国的台,虽然取得了大捷,但是因为势孤,不得已在同年十二月放弃了衡州。
不久脱离李定国回到孙可望部下,参与周家铺战役,同冯双礼,白文选等人血战清军。刘文秀东攻湖广时马进忠也随军到常德,但是这次出征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战果。孙可望进攻昆明之前曾封马进忠为嘉定王,让马进忠当内讧的前锋,但是马进忠真正效忠的并不是孙可望这位草头天子,在不久之后就因为临阵倒戈有功被永历皇帝封为汉阳王(郡王),清军大举进犯西南,形势不断恶化。当明朝正在紧张讨论撤退路线的时候,汉阳王马进忠病逝了,有子马自德,不久后降清。
人物轶事
收复常德之后
时方溽暑,进忠邀胤锡饮树下,因步林塘间,见故墟有茂荫清适,进忠曰:‘此可构一亭轩,坐销余暑。’遂指挥军士垦基址,庀木石。胤锡大怒曰:‘终当老死此山乎?’进忠笑不应。翼日,日晏未起,樵苏者归报进忠已拔营出常德。”旧历未过端午,何至于溽暑?
自我评论
评论:戎马一生,对得起自己名字里的忠字,足矣、足矣。
李自成为啥要杀前来投奔的张献忠?张献忠是怎样脱身的?
崇祯十四年(1641年)秋八月,张献忠率领明末农民起义军,在信阳被左良玉的部队击败,数万人投降了明朝官军,张献忠也在战斗中受了伤,趁着夜色向东逃走,左良玉紧急追击,当时,正好赶上下大雨,江水暴涨泛滥,明朝军队不能前进,张献忠因此侥幸逃脱。
后来,张献忠复出商城,向英山方向进攻,又被王允成所部击败,张献忠几乎全军覆没,只剩下几十个随从,走投无路,张献忠只好去投奔李自成。
《明史 张献忠传》记载:秋八月,良玉追击之信阳,大破之,降贼众数万。献忠伤股,乘夜东奔,良玉急追之。会大雨,江溢道绝,官军不能进,献忠走免。已,复出商城,将向英山,又为副将王允成所破,众道散且尽,从骑止数十。
当时,罗汝才已经先投奔了李自成。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李自成和张献忠都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张献忠一来,农民军到底听谁的?谁才是老大?
张献忠投奔李自成,李自成是主,张献忠是客,于是,李自成想让张献忠当他的部下,但张献忠不干了,张献忠认为,我资格那么老,地位也高,凭什么我给你当小弟?
李自成和张献忠因为地位的问题,最终闹翻了,而此时,李自成已经起了杀心,要杀掉张献忠。
《明史 张献忠传》记载:时汝才已先与自成合,献忠遂投自成。自成以部曲遇之,不从。自成欲杀之。
其实,张献忠也犯了一个大错,你现在是穷途末路,来投李自成,到了人家的地盘上,怎么能喧宾夺主呢?
那么,张献忠最终是如何脱身的呢?
见李自成要杀张献忠,号称曹操的罗汝才赶紧劝谏说,现在不能杀掉张献忠,如果杀了他,我们就势单力薄,孤军奋战了,不如留下他,让他去侵扰汉南,以分散明军的注意力。
李自成还没下决定时,而罗汝才为了顾全大局,竟然先行动了,偷偷地给了张献忠五百骑兵,让张献忠赶紧逃走。
《明史 张献忠传》记载:汝才谏曰:“留之使扰汉南,分官军兵力。”乃阴与献忠五百骑,使遁去。
最终,张献忠在罗汝才的帮助下,这才幸免于难,捡回了一条命。
那么,李自成让张献忠当自己的部下,张献忠为何不愿意呢?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
最开始,农民起义军刚举事时,李自成的资历和地位,和张献忠相比,差太远了,李自成最初是闯王高迎祥部下的一名闯将,而张献忠是以高迎祥为盟主的十三家起义军的元老之一,当时,李自成见到张献忠,都要毕恭毕敬,甚至不敢和张献忠并排坐在一起。
《明史 张献忠传》记载:献忠始与高迎祥并起作贼,自成乃迎祥偏裨,不敢与献忠并。
而高迎祥战死之后,李自成继任闯王,成为了农民军的领袖,地位这才上来。
李自成后来居上,而张献忠认为自己资历老,当然不甘心在李自成之下,所以,他们闹翻了,各自为战,因不能紧密团结,导致先后败亡。如果李自成和张献忠联合起来,团结一致,满清未必有机会取胜。
崇祯死前,左良玉手握80万大军,却按兵不动,为何还被称为忠臣?
甲申之变前左良玉领兵的情况
左良玉首次出现在历史舞台是在崇祯元年。崇祯即位那年,宁远士兵因朝廷长期拖欠粮饷而哗变,逼得带兵的巡抚毕自肃上吊自杀,下级军官左良玉也受牵连革职。后来左良玉投效东林党人侯恂门下,《明史》中记载“良玉之起由侯恂。”大凌河之役明军惨败,左良玉却“录功第一”,回京后侯恂赞许左良玉“建大功,殊不负我”,赐予他“昆山”之字。
随着明末农民起义声势定的壮大,左良玉被抽调到河南一带与农民起义军进行战斗。当时左良玉与农民军起义军的战斗有胜有败。有意思的左良玉遇到张献忠的队伍多胜,但遇到和李自成作战时经常失败,以致后来他知道是李自成的部队就躲着道走。
崇祯十一年时,张献忠假借官员的旗号想突袭南阳,当他扎营于南阳附近的南关时,左良玉恰好率兵经过。警惕性颇高的左良玉心存疑虑,召张献忠进见。张自忠自然不敢去见,仓皇间只得逃逸。左良玉发现后,追击张献忠,举箭射两发,一发射中张献忠肩头,后得到部下拼死营救,才得以幸免。
当他驻守怀庆时,因与上司意见不合,与上级“因是生心,缓追养寇,多收降者以自重”。只要是上级的调遣命令会影响到他的实力,他就不听。
崇祯十三年,左良玉大破张献忠军队,擒其妻妾,眼看就要覆灭张献忠。张献忠派自己的部下向左良玉进言:“献忠在,故公见重。公所部多杀掠,而阁部猜且专。无献忠,即公灭不久矣。”左良玉心动,“纵之去”。明史中写道:“贼濒死复纵,迄以亡国者,以良玉素骄蹇不用命故也。”
军纪败坏
崇祯十五年,左良玉被李自成从襄阳追赶到武昌时,向楚王索要二十万人的粮饷,说:“我为王保境”。楚王没有答应,他就“纵兵大掠,火光照江中”。为了躲避左良玉军队,武昌上至朱明宗室,下至普通百姓,纷纷逃入山谷。左良玉在武昌驻留了二十来天,当他率部离开时,武昌人在蛇山上欢呼:“左兵过矣!”都认为能躲过此劫,无异于重生。
崇祯十六年,明史记载“帝乃令良玉诛允成,而奖其能定变。良玉卒留允成于军中,不诛也。”皇帝命令左良玉诛杀王允成,左良玉不听皇帝的命令留他在自己的军中。良玉在安庆、九江之时,听闻张献忠破湖广,“沉楚王于江,坐视不救。”
结语
在《绥寇纪略》中,吴梅村则批评左良玉: “良玉能谋矣,而无忘身殉国之心,坐长祸乱。”左良玉有勇有谋,徒拥百万甲兵,而却坐视朱明王朝之倾塌,这虽然和明朝当政者未能驾驭有关,但也很左良玉本人的性格有关。尽管左良玉有种种的不是,但是终究没有叛明降清。直到他儿子“梦庚遂偕澍以众降于九江”,才归顺大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