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阳平关属于哪个省?
  • 2、阳平县属于哪个省
  • 3、温州西到阳平县多少公里
  • 4、值得一去的国内雄关
  • 5、乱世干娘
  • 6、莘县小伙伴们!你知道莘县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故事吗?

阳平关属于哪个省?

阳平关属于陕西省。

阳平关在西汉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为蜀北主要门户,唐朝属中央直辖三泉县,镇西的三泉县遗址至今尚存 。

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在此设阳平县,为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仅次于县城的重要城镇,也是省政府在汉中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建制镇。在汉中市实施撤区并建镇后,阳平关区撤销,镇辖区扩大,由原阳平关镇、大长沟乡、唐渡乡共同组成。境内阳青公路是陕南通往著名风景名胜旅游区九寨沟的旅游专线。

著名战役

东汉灵帝末年,益州牧刘焉阴谋割据巴蜀,遣张鲁为督义司马,攻打汉中。张鲁率兵自成都北上,沿剑阁栈道出古百牢关,到达沔阳(今勉县)。首先从阳平关打开缺口,并筑寨堡于西侧的走马岭。随后,南渡沔水(今汉江)占领定军山,向北夺取天荡山,杀死汉中太守苏固,从而占领整个汉中,统治汉中长达二十多年。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兵10万,攻取徽县、凤县后,开始进军汉中,攻阳平关。张鲁命其守将张卫、杨昂、杨任等人依山筑寨坚守。曹兵久攻不下,只好诈退,使阳平关守军放松警戒。而后,曹兵乘机攻取阳平关,张鲁守军自乱,杨昂战死,张卫、杨任逃回南郑,张鲁逃往四川巴中。曹操夺取汉中后,留夏侯渊、张郃等镇守汉中,自己因恐后方不稳而率主力回到北方。

阳平县属于哪个省

阳平县不属于现代的任何一个省。阳平县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县,曾经先后三次置县。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置阳平县,属东郡。西汉阳平县属兖州东郡,东汉为阳平侯国。

古代州县制是郡县制的演变,本质上与郡县制差别不大。魏晋之后,进入南北朝乱世,北方政权更迭频繁,百姓四处流亡。一旦新政权建立或新的人口流入,便要重新划分行政区域,分割原来的郡县。

温州西到阳平县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758.1公里

起点:温州西收费站

1.温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沿匝道行驶220米,过温州西互通约170米后,直行进入温丽高速公路

2) 沿温丽高速公路行驶5.7公里,朝杭州/仰义/S10/永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仰义枢纽

3) 沿仰义枢纽行驶700米,过仰义枢纽约250米后,直行进入温州绕城高速公路

4) 沿温州绕城高速公路行驶11.9公里,朝杭州/永嘉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永嘉枢纽

2.沿永嘉枢纽行驶870米,过永嘉枢纽,直行进入诸永高速公路

3.沿诸永高速公路行驶223.2公里,过直埠互通,朝杭州/G60北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过直埠枢纽约1.3公里后,直行进入沪昆高速公路

5.沿沪昆高速公路行驶31.1公里,朝千岛湖/黄山/G2501南段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张家畈枢纽

6.沿张家畈枢纽行驶390米,过张家畈枢纽约680米后,直行进入杭州绕城高速公路

7.沿杭州绕城高速公路行驶44.7公里,朝芜湖/安吉/长兴西/S14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紫金港枢纽

8.沿紫金港枢纽行驶1.8公里,直行进入杭长高速公路

9.沿杭长高速公路行驶84.5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泗安枢纽

10.沿泗安枢纽行驶1.1公里,过泗安枢纽,右前方转弯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11.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81.0公里,朝宁国/绩溪/黄山/S05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宣广枢纽

12.沿宣广枢纽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宣铜高速公路

13.沿宣铜高速公路行驶22.4公里,朝G50/芜湖/合肥方向,稍向右转进入芜宣枢纽

14.沿芜宣枢纽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15.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43.6公里,朝芜湖/合肥/G5011方向,稍向左转进入芜合高速公路

16.沿芜合高速公路行驶116.4公里,朝蚌埠/淮南/六安/G3方向,稍向左转进入合肥绕城高速公路

17.沿合肥绕城高速公路行驶900米,过陇西枢纽,直行进入合肥绕城高速公路

18.沿合肥绕城高速公路行驶45.7公里,朝新桥国际机场/六安/武汉/信阳方向,稍向左转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19.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4公里,过合肥西枢纽,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20.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760.6公里,朝西安/山阳/武汉/商洛西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21.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22.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12.7公里,朝西安绕城北/渭南/郑州/韩城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田王立交

23.沿田王立交行驶370米,过田王立交约760米后,直行进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

24.沿西安绕城高速公路行驶34.2公里,过陇海线高架桥,朝咸阳/杨凌/宝鸡/兰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帽耳刘立交

25.沿帽耳刘立交行驶660米,过帽耳刘立交桥约670米后,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26.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21.4公里,稍向左转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27.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1.6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公路

28.沿连霍高速公路行驶86.4公里,在蔡家坡/岐山出口,稍向右转进入蔡家坡立交

29.沿蔡家坡立交行驶1.1公里,过蔡家坡立交,右转进入孔明大道

30.宝鸡市内驾车方案

1) 沿孔明大道行驶1.2公里,进入西宝中线

2) 沿西宝中线行驶11.7公里,左转

3) 行驶100米,右转

4) 行驶9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阳平镇

值得一去的国内雄关

天下雄关,我也就去过武胜关,有空应该走遍天下“12雄关”,这也是 历史 回顾。

1、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 历史 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函谷关 历史 上有三座:秦关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汉关东移至洛阳新安县,西距秦关150公里。另一处叫做魏关,距秦关北5公里处,但已在建设三门峡拦洪大坝时被冲末不复存在。秦关因其地处“两京古道”,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2、武关

武关,古晋楚、秦楚国界出入检查处,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东武关河的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成为“秦之四塞”。武关 历史 悠久,远在春秋时即以建置,名曰“少习关”,战国时改为“武关”。关城建立在峡谷间一座较为平坦的高地上,北依高峻的少习山,南濒险要。关城周长1.5公里,城墙用土筑,略成方形。东西各开一门,以砖石包砌卷洞。建国前西门上有“三秦要塞”四字,东门有“武关”二字,内门额上有“古少习关”四字。建国后城门、城墙等遭到毁灭性破坏。关西地势较为平坦,唯出关东行,延山腰盘曲而过,崖高谷深,狭窄难行,因此武关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3、萧关

萧关,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六盘山山脉横亘于关中西北,为其西北屏障。自陇上进入关中的通道主要是渭河、泾河等河流穿切成的河谷低地。渭河方向山势较险峻,而泾河方向相对较为平易。萧关即在六盘山山口依险而立,扼守自泾河方向进入关中的通道。萧关是关中西北方向的重要关口,屏护关中西北的安全。关中西北方向的威胁主要来自陇西、河西及青藏高原上的游牧民族。秦汉时期主要是匈奴,隋唐时期主要是突厥、吐蕃,北宋时主要是西夏党项。萧关为关中抗击西北游牧民族进犯的前哨。

4、大散关

大散关为周朝散国之关隘,故称散关。中国关中四关之一。位于宝鸡市南郊秦岭北麓,自古为“川陕咽喉”。秦汉时期(前206年)刘邦“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从这里经过。三国时期曹操西征张鲁亦经由此地。散关是一个交通枢纽,具有很重要的战略位置。南宋著名诗人陆游著有《书愤》其一“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5、玉门关

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因西域输入玉石时取道于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年一前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当随之设立。据《汉书·地理志》,玉门关与另一重要关隘阳关,均位于敦煌郡龙勒县境,皆为都尉治所,为重要的屯兵之地。当时中原与西域交通莫不取道两关,曾是汉代时期重要的军事关隘和丝路交通要道。

6、阳关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的古董滩附近。西汉置关,因在玉门关之南故名。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宋代以后,因与西方和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废圮。古董滩因地面曾暴露大量汉代文物,如铜箭头、古币、石磨、陶盅等而得名。《西关遗址考》谓古董滩是汉代以后阳关,但据清《甘肃新通志》及《敦煌县志》认为红山口即阳关。

7、潼关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唐置潼津县,明设潼关卫,清为潼关县,民国时袭之。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位居晋、陕、豫三省要冲,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进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8、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是古京都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虎牢关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虎牢关已经开始规划建立风景区,把虎牢关的路尽情重修扩宽,扩修三义庙(关羽的庙),修整点将台(吕布当年用的),并且黄河渡口开始有不少的游船(供游客乘坐)还有餐饮业的船(供吃饭)。

9、临晋关

临晋关是蒲津渡口要隘,战国魏筑关,在今陕西大荔东。后有蒲津关、蒲关、大庆关等名。此关位于长安东北方的临晋道上 ,因而成为关中东北方的重要关塞。由于临晋道要经过黄河 ,所以在临晋关外的黄河上历代多设浮桥 ,而尤以唐蒲津桥著称于世。大荔古称临晋,故关名随地名而命之。汉武帝时改临晋关为蒲津关,简称蒲关。临晋关对岸有蒲板,战国秦晤王时曾在此作“河桥”。其后历代在此连舟为浮桥,唐初称蒲津桥。宋代改名大庆关。临晋关在战国时代就已是名关,该关地处山河要隘,扼津蒲渡口,为秦晋间交通要道,且依黄河之险、长城之固,所以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0、雁门关

雁门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雁门关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恒山沿代县北境蜿蜒于山巅的内长城,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山联成一体。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

11、居庸关

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居庸关是四大重要关卡之一,有南口,居庸关,上关和八达岭。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

12、山海关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筑城建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

13、嘉峪关

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 历史 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14、井陉关

井陉关,井陉县西面太行山“井陉”之口,因此得名。古人谓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称井陉。实际上“井陉”是太行山内一条隘道,是太行进入古为华北平原的重要关隘。井陉关汉朝即在此口置关,它与南面的壶关、天井关合称“上党三关”。并陉关背负太行,遥对华北平原,扼晋冀交通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军事上所必争。井陉关作为“太行八陉”之第五陉的东出口,既是秦汉以来的军事要塞、屯兵重地,也是晋、陕、冀三省经济文化交往的交通枢纽和邮递驿站。

15、武胜关

武胜关位于河南信阳与湖北交界处,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是古义阳三关之一,中国古代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重要隘口。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武胜关关口,被人们称为“青分豫楚、气压嵩衡,襟扼三江”的一块风水宝地,地质学上为秦岭褶皱山系东段桐柏山脉和大别山脉的东西交界处,中国南北地理的中点。武胜关与东侧九里关和西侧平靖关成犄角之势,古时统称“义阳三关”。三关中武胜关居中,交通便捷,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16、昭关

昭关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城以北7.5公里处,东与和县善厚镇接壤,西与仙踪镇毗邻,南与环峰镇以昭关口为界,北与全椒县二郎口镇隔滁河相望。东有马山,西有城山,整个山脉呈东西走向,连绵几十里,相传古时山四周均为湖泽,唯有昭关一途可通。昭关两侧山巅处,分别有一处烽火台和回马亭遗址。关北30米有一眼涌泉,泉水清澈甘醇,久负盛名,用以泡茶,可盈怀不溢。关南10米处有马蹄泉,又称马跑泉。相传伍子胥过昭关以后,守军追捕时,马踏而过。

17、阳平关

阳平关古称阳安关,位于县城西北57公里,南倚鸡公山,北濒嘉陵江,地势极为险要。南可入川,北通略阳,西至陇南,东达汉中。远在三国时期,即为军事重镇,现宝成、阳安铁路交汇于此。阳平关在三国时期名为阳平关,为蜀北主要门户,唐朝属中央直辖三泉县,1935年春,红四方面军在此设阳平县,为县委及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是仅次于县城的重要城镇,也是省政府在汉中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建制镇。在汉中市实施撤区并建镇后,阳平关区撤消,镇辖区扩大,由原阳平关镇、大长沟乡、唐渡乡共同组成。

18、剑门关

剑门关,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处,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剑门关形成于白垩纪,是世界罕见的城墙式砾岩断崖丹霞景观,底部最窄处仅50米的天然隘口,是自然天成的天下第一关隘。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此垒石为关,称剑阁或剑阁关,唐以后多称剑门关,1700多年以来关楼屡毁屡建,现在的关楼。现为国家AAAAA级 旅游 景区剑门关 旅游 景区的主要景点,也是标志性景点。通常为了与剑门关风景区、剑门关镇相区别,而多别称为剑门关关口或剑门关关楼。剑门关因其险峻,享有“剑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西蜀门户”等称号。

19、仙霞关

仙霞关古称古泉山、泉岭山、保泉山,为中国古代关隘。古人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仙霞关城东西与高山相连,南北有狭路沟通,为古代衢县(现代为浙江衢州)往来建州(现代为福建建瓯)之咽喉要地。仙霞关以雄伟险峻驰名,素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仙霞关存有四道关门,五公里麻石垒砌的古道,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唐末黄巢起义遗址,是浙江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经典红色 旅游 基地之一;也是浙江省八大徒步 旅游 线路之一。

20、友谊关

友谊关是我国十大名关之一。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友谊关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

21、梅关

梅关坐落在江西赣州市大余县梅关镇(并入南安镇)——广东南雄市梅岭镇(并入珠玑镇)之间的梅岭顶部,顶部距南雄市区约30公里,两峰夹峙,虎踞梅岭,如同一道城门将广东、江西隔开。梅关的隘口合岭路,为唐朝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丞相张九龄主持开建,路基宽约5米。区分三个要塞:古称秦关的横浦关,古代认为在水边,因为浦字是水边、一般是小水流入大水的地方;庾岭要塞是汉武帝时庾胜将军筑台的;梅关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奉诏在梅岭劈山开道建立的一个关隘。

22、紫荆关

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易县 旅游 胜地众多,特别是清西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之后,吸引了更多的游人,紫荆关险中蕴秀的古塞风光,浑厚的文物、军事 历史 底蕴,必将随清西陵一起成为易县一处新的 旅游 胜地。

23、娘子关

娘子关现存关城建于明代,民国时期修筑的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西入晋境太原的正太铁路和今天的315省道在此交汇相辅相成。娘子关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城堡依山傍水,居高临下,建有关门两座。东门为一般砖券城门,额题"直隶娘子关",上有平台城堡,似为检阅兵士和瞭望敌情之用。天然屏障。另有承天寨、老君洞、妒女祠、烽火台、点将台、洗脸盆、避暑楼等十多处景点,传说为当年平阳公主驻防时所建。

24、娄山关

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又被称为黔北第一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古称天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万历年间总兵刘与播州土司杨朝栋曾激战于此。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乱世干娘

    民国年间,某省修铁路,到了阳平县,出了事。阳平老百姓认为这玩意坏了当地的风水,上千人趁夜将十几里铁轨掀了个底朝天。

这下事闹大了,省府的马督军大怒,将阳平县长革职锁拿后,准备派人处理此事。这可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众人推来让去,最后落到个叫刘二利的小官头上。

刘二利硬着头皮接了差,到阳平县跑了几天,蔫了:这事牵扯太广,老百姓几乎家家有干连,要报上去,保不齐马督军派大兵来挨户搜拿,到那时,一场腥风血雨是免不了的了。没办法,他只好假装下乡搜集证据,尽量把这事拖着。

这天,他又一个人下乡,走得正渴,就瞧见前方黄土坡三岔口有个老人家摆着茶摊。喝完茶,他要付钱,摊主却一摆手:“我在这儿摆摊多年,不为挣钱,只图让路人有个解渴的地方,好积点阴德。”

刘二利听罢,思忖半晌,向摊主一躬到底:“老人家有古侠之风,要不,您就救救全县的百姓吧。”他是想让老人出头,承认扒铁路的事是他煽惑组织的。让他到省城顶罪,马督军见拿了罪魁,或许会网开一面,饶了其他人。

摊主略一思索,竟点了头:“我罪孽深重,才在此摆摊赎罪。这样的好事,我焉能不干。不过马督军脾气暴躁,这事又正在他气头上,要是我有个三长两短,我那孤老婆子在这世上可就无依无靠了。除非你认她做干娘,我才放心。”

刘二利干脆地道:“我自幼父母双亡,这干娘就是我亲娘!”

两人翻过一架山,下了一道沟,来到一孔窖洞前。摊主说:“我先领你去认干娘,但我顶罪的事,可千万别让她知道。”

窖内,一个四十来岁的胖女人正在做饭,摊主把刘二利介绍给她:“这是我刚认的干儿子,是个好后生。”认过干亲后,三人一起吃饭,听刘二利说当地人阻挡火车的事,干娘说:“这好办,百姓不是怕铁路坏了风水吗,咱就找些和尚道士来禳补呗。”

刘二利听罢,连连称妙。

几天后,摊主被送到省城后,不久就被枪毙了。紧接着,刘二利从附近寺庙请了班和尚到铁路工地上作法。见和尚们在铁道上干得热火朝天,老百姓放了心:有和尚在,那些地下被扰了安宁的鬼神就找不到咱们这些凡夫俗子头上了。

      铁路顺利开工,去了马督军一块心病,他一高兴,认为刘二利有功,就委任他当了阳平县长,干娘也跟着沾了光。

谁知干娘被接到县府不久,知道了丈夫的事,悲痛过后,认为刘二利的官是她男人用命换来的,变得非常跋扈。

这天,干娘赶了挂驴车到仓库前,让库管打开仓,装了一车银子,说要去省城逛逛。这下库管急了,赶紧来报信。县政府正开会,刘二利一听,会也不开了,忙让县警队长带人去追。队长半道截住驴车,却被干娘指鼻骂道:“县长是我儿,他都不敢把我怎么地,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拦老娘?”

正骂着,刘二利骑马赶到。他鞭梢一指:“把劫银的盗贼给我拿下!”见县长发了话,众人才小心上前将干娘捆了。

      回到县府,干娘干脆撒起了泼,对刘二利大骂不止。刘二利一拍桌:“疑犯辱骂长官,先打二十板子!”见动了真格的,干娘这才傻了,急忙求饶:“二利,为娘知错了,再不敢了,饶了这遭吧。”刘二利不为所动:“行刑!”

夜深了,干娘正趴床上呻吟,只听门轴轻响,刘二利满眼含泪进了屋:“干娘!”原来,刘二利虽是县长,但他是个没根基的外来户,本地的坐地虎地头蛇们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对他不是阳奉阴违就是我行我素。

见刘二利干着急没法子,干娘说:“当官得有三种精神,一要有牛马精神,就是吃苦耐劳,这你都做到了。二要有土匪精神,就是六亲不认。”这次打干娘板子的苦肉计,展示的就是土匪精神。这一来,那些坐地虎们见刘二利连干娘都敢打,还是别把他逼急了,于是收敛了不少。

干娘伤好后,主动提出去枣林沟种枣,以便跟刘二利拉开距离,省得两人常见面,不小心露了破绽。当然,对外就说是被刘二利这个有娘生没娘养的给踢贬出门了。

刘二利的局面渐渐打开了。可一转脸,又遇到了硬茬子。

县府门前有条百年老街,地势低洼。天一热。污水横流蚊蝇乱飞,常引起瘟疫。刘二利有心拆迁改造,可街首头一家,是马督军的一个远房表亲。刘二利几次上门,都被人家不软不硬地轰了出来。

刘二利一筹莫展,到枣园散心。干娘听说了,给他塞了把枣子:“这事啊,只能以毒攻毒,他不是仗着马督军吗,咱就抬出马督军来治他。”

第二天,刘二利就向马督军打了报告,说县门街改造,因为马督军的父亲马公甫老先生当年在街上住过,所以准备把街名改为公甫街,特请马督军提个街名,好立碑纪念。马督军乐了,二话不说,大笔一挥提了“公甫街”三个大字。

      接到字后,刘二利把它裱进镜框,敲锣打鼓在街上走了一回,那家远房表亲就坐不住了:再扛着不搬当钉子户,就是跟马督军过不去啊。他这一搬,其他观望的,只好也搬了。一条街终于被冲开了。

街道改建完工那天,马督军派秘书来为路碑揭了彩。秘书说,督军对刘二利很欣赏,似乎有给他升官之意。干娘得知后,却皱起了眉头:“二利啊,官道可不好走,啥时你觉得最近一段顺利得不得了,那就要小心了。”

果然没多久,秘书给他打来电话,说下月初六是督军生日,务必请他上心。刘二利一听,这是明摆着索贿啊。他一急,找干娘商议,干娘咂咂嘴:“说吧,你现在有多少钱?”刘二利暗暗一算:“只够买件黑羔皮坎肩的。”干娘一拍手:“行啦,是死是活看它啦!”

隔天,刘二利把一件黑羔皮坎肩打进包裹,包外还扎着红绸,绸上写着:“阳平县长刘二利敬奉马督军寿礼黑羔皮坎肩一件,望笑纳”。包裹通过邮局一路寄到了督军府,轰动了省城。

马督军这阵子正到处开会讲清廉,恰在此时有人给他公开行贿,这不自己打自己脸吗?一怒之下,下令将这个不开眼的刘二利撒职,永不录用。

干娘得知后,大喜:“二利,这是最好的结果,是救了你啊。马督军见你拆了百年老街,以为你从中吃饱搂足了,才向你索贿的。你给吧,没有;不给吧,他认为你跟他不一条心,会暗中找茬治你。但他见了坎肩,知道你懂官场上的路数,却又真的没钱。你把这事主动闹大,他也就不好下黑手了,只能公开处理你。下重手吧,从你身上也刮不出多少油,要是吓得那些不知内情的人不敢再向他行贿了,那就得不偿失;轻易放过吧,又与他到处宣扬的清正廉明不符,所以不轻不重,正好免了你的职。你呀,这县长做到头了,就别挡人家的财路了。这就是当官的第三种,要有妓女精神,要知道怎么应付,时时想着自个儿的退路。”

      刘二利一咧嘴:“可是干娘,您又要跟我受苦了。”干娘拿过个匣子,抽开,里面全是银元:“二利你看,这是我营务这枣园的收益。”刘二利眼直了,他这才得知,县长干娘办的枣园,底下官吏财主谁敢不凑热闹?虽然县长打了干娘的板子,但说不定啥时人家娘俩又和好了。于是,当地的官吏财主们争先恐后挤到枣园买枣,好先拉个近乎,混个脸熟。市面上好枣一文钱一个,干娘枣园的烂枣十五文一个,还抢不到手哩。

干娘收拾行李道:“二利,咱还是赶紧走吧。落架的凤凰不如鸡,那些官吏财主见投资打了水漂,翻脸踩起你来,可狠着呢。”刘二利“嗯”了声:“往哪儿去呢?”干娘一叹:“就去那个黄土坡三岔口摆免费茶摊。二利啊,你做了这阵子官,敢说没犯过错吗。咱们正好去那儿积积阴德,赎赎罪。”

黄土坡三岔口,茶摊支了起来。这天,来了个官吏打扮的年轻人,刘二利一眼认出他就是马督军的那个秘书。秘书自称是阳平县长,端起茶碗,就诉起了苦。

最近,县境内埋电线竿拉电线,老百姓不乐意了:那电线竿一排排立在山脊上,就像针扎在了龙脉上。龙王爷被扎得动弹不了,怎么行云布雨?于是一夜间,大伙儿把电线竿全刨出来,架火烧了。马督军大怒,责令县长拿人。

刘二利听话听音:“你是想让我去顶这个罪?”县长一竖大拇指:“大爷高明。你摆这茶摊就有济民之心,这是顺了您的愿啊。”

大爷?刘二利蒙了,一摸下巴,满是花白胡须,一摸额头,深沟般的皱纹里全是黄尘。他这才醒悟:岔口风大沙多太阳烈,这苦日子几年下来,可不就把他摧成了个老人模样,秘书也不认识他了。

县长见他迟疑,忙又说:“听说以前在这儿摆摊的老者,就是被前任刘县长说动了。唉,看来我不如刘县长有福啊。”

刘二利凄然一笑,当年干爹一口就应了下来,自个儿现在却思前想后,可见自己不如干爹啊。

他定了定神,一开口,却鬼使神差道:“行!不过我有个干娘,要是我出了事,她老人家没人照应,你必须认她为奶奶,给她养老送终才行。”县长满口答应:“她就是我亲奶奶。”

两人爬过山头,下了山沟来到窖洞前。刘二利说:“你在外等着,我先进去给俺娘说说。”

进了窖,刘二利叫了声娘,把事一说,干娘勉强支起身,拉过他的手,把一个戒指戴在了他的指上:“孩子,你做得对。别怕,这戒指能保佑你逢凶化吉。”

刘二利一看,戒指挺漂亮,是黄金镶猫眼,上面还镌着两个字:十八。他出了门,把县长叫进屋。县长一抬眼,吓了一跳:“哎哟,这奶奶,已去世多时了。”

刘二利大惊,细看,果然干娘安祥地笑着,躺在床上,已没了气息。再摸她的手,已冰凉了,看来断气至少半个时辰了。他急了:“这戒指,分明是她老人家刚才给我戴上的,娘啊!”

葬了干娘,刘二利被送到省城。马督军听说拿了祸首,亲自审讯。刘二利一上堂,马督军愣了:“你手上的戒指从何而来?”刘二利不敢隐瞒,忙细说了,马督军抚戒痛哭道:“老十八啊,你这是何苦呢。”

马督军妻妾成群,子女众多。每个子女都有枚黄金戒指,上面还刻着数字,表示排行。干娘是马督军的第十八个女孩。她生来聪颖,深受督军宠爱。后来马督军准备把她许配给省主席的侄子,好结一门政治姻亲。可她与督府的李副官一见钟情,两人私奔逃了婚。

老十八离家后,见马督军横征暴敛,百姓生计艰难,就起了替父赎罪的念头。乱世之中,为求心安,两人就在这穷乡僻壤隐居下来,摆起了免费茶摊。

刘二利去求李副官时,李副官当时已患了绝症,不过还瞒着老十八而已。李副官想,是自己害得老十八抛弃了锦衣玉食,到这黄土旮旯过起了苦日子。反正自己患了绝症,倒不如死得有意义些,也少受些罪。要是自己死了,老十八没了牵挂,说不定就能回到马督军身边,又能过上好日子了。但他没想到,老十八是宁死也不愿回去的。

马督军哭罢,冲刘二利低吼:“老十八现在哪里,快带我去。”

来到干娘坟前,刘二利愣了。只见坟前跪满了四乡八野的乡亲们,他们知道了干娘的事闻讯赶来,都流了泪:“干娘,我们再也不烧电线竿了。”

马督军被深深震撼了:他贵为督军,煊赫无比,又何曾得到过老百姓这样发自真心的爱戴?这是他梦寐以求,用权势强抢不来的,这才是官道的真谛啊。他心一酸腿一软,也跪了下来,不由自主也随众人叫了声:“娘哎。”

乱世干娘 (微信公众号  民间小故事汇  原文链接)用心讲好每一个故事~

欢迎大家关注~

莘县小伙伴们!你知道莘县名字的由来和历史故事吗?

莘 县

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早在新石器时期,境内已有氏族部落存在。今之观城一带,曾为夏朝的国都。唐虞三代属兖州之域, 春秋战国时,莘地先后属卫,属魏,属齐;秦置阳平县(即后之莘县),属东郡;汉代,阳平、东武阳(即后之朝城县)、畔观(即后之观城县)3县并存;公元前221年,秦兼并六国,分为36郡,时属东郡,始置阳平县。后齐改为乐平县。后周设莘亭县。586年(隋开皇六年)复称阳平县。588年改称清邑。公元606年(隋大业二年)始称莘县。宋代先后属河北东路大名府和中书省南部东昌路。明代属东昌府。清代属山东省布政司东昌府。民国初年属山东省东临道, 为州,为郡,为县,地名寻改寻复,隶属迭经更变,1928年直属山东省。1944年8月1日,莘县全境解放。1949年至1952年属平原省聊城地区。1958年底撤销莘县建制,属地划归范县、冠县。1961年7月1日复置莘县。1964年后金堤以北之范县属地全部划归莘县。

据考证,莘县为龙山文化遗址,在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晚期,从我县地理位置上看,地处黄河故道,因草随水长,人依草生,古人类就对这块沃土有所开拓,并形成了一个个聚落居地。这就孕育着莘县地名的产生,从而直到有了语言、文字,才有了地名的产生和记载,可见,莘县地域的历史源远流长。

据《方舆纪要》载,秦始皇(赢攻)三十六年庚辰(公元前221年)兼并六国、罢侯置守,分天下为三十六郡,莘县属东郡,时为阳平县,距今2226年,曾几度更名,秦时为阳平县,南北朝北齐时改为乐平,北周改曰莘亭县,隋朝又恢复阳平,曾改曰清邑,后又改曰莘县,沿用至今。

从莘县的地名资料来看,早在战国时期业已形成的地名流传至今有15条,如马陵、道口等。这些地名多半是依地物地貌为命名特征。随着时间的流逝,一般不易演袭,她们之所以能够演袭下来是因为在她们身上曾经发生过重大的历史事件,就马陵道来说,是战国时期脍炙人口的齐国军师孙殡逼杀死魏国将军庞涓之地。

自秦至元代形成的地名约有300多条。秦统一全国后,基层行政单位设有乡、里、亭,如炉里、王亭等名称。汉代大兴地主庄园,在村庄周围修造围墙,以防卫所用称寨,如大王寨、百寨等,这些名称构成了我县许多地名的通名。三国时期魏踞中原,曹操在此大搞屯田,张屯、大屯等名称由此而来。隋唐时期、佛教盛行,寺院林立,由此产生的地名有舍利寺、观城等。宋代战争频繁,民不聊生,村名有减无增;元代为了加强通讯联络,在主要交通要道上设驿站,凡十里设一铺,如十里铺、王铺等由此而得名。

明清两代是莘县人口、村庄、地名猛增的时期,产生并沿用下来的地名多达一千多条,其主要原因是:1、明初从山西大量迁民此处建立了许多村庄,这些地名没有什么特色,主要是取名村或庄。2、清朝时期战争平息,土地垦殖广泛,大批新兴聚落诞生,一村分两村、多村的情况甚多,这些地名更为普通,绝在多数是在以其原名为其通名。如前卓庄则是从原来的卓庄(现叫后卓庄)迁出立村,古城大阎庄则是从北阎庄迁出立村。

境内属太行山隆起以东的下沉地带、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自然比降六千分之一。自然地貌坡、洼相间,微度起伏,沙、壤、粘土质分明,壤土面积大且土层深厚。境内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裕,雨势同季。徒骇河、金线河自南部发端,向北纵穿大部县境;金堤河流经县境南端;马颊河、鸿雁渠从西北部斜穿而过;仲子庙、范莘、道口等人工干渠分别从东、中、西部纵贯全境,河渠交错,共同构成了全县的排灌系统。优越的自然条件,极利人类和动植物生息繁衍。宋元以来,虽迭经灾荒、战乱,但人民依然躬耕下辍,厮守着这方盛产“五谷”、“六畜”的热土,所产小麦、荸荠、辣椒以及鲁西黄牛等,或进贡京师,或远销外地,享誉遐迩。据对全县1159个自然村分析,

(1)以村、庄等通名冠以姓氏的地名有553条,如张庄、李庄等。

(2)以地物地貌命名的有233条,如山谷、流水坑等;

(3)因事奇闻命名的有172条,如车川口、马捞庄等;马捞庄就是从前有一人在井边饮马,不慎掉入井中,马就站在井边将缰绳拖入将人拖出,人称该村为马捞人庄。

(4)以历史遗址及人物、姓氏、墓地、故居命名的有107条,如李大人庄、太子张庄等。

(5)以人名命名的有13条,因村人官大或艺术高超很有名望如李名杨、王顺延等。

(6)以其他命名的有78条其命名特征各异。总之,全县的居民点地名语词鲜明地揭示了境内地形特征,形象地展现了莘县黄河故道的地理景观文化。

对此,你怎么看,请底部留言

来源:莘县史记

地名(3)莘县(1)阳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