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肌间隙(斜角肌间隙通过的结构)
本文阅读简介:
- 1、斜角肌间隙位于何处?有哪些结构通过?
- 2、斜角肌间隙经过的主要结构
- 3、斜角肌间隙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 4、斜角肌间隙的名词解释
斜角肌间隙位于何处?有哪些结构通过?
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围成,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由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面围成。有锁骨下动脉及其伴行的臂丛诸根通过。系颈标志区之一。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臂丛自此间隙通过。此间隙在临床上(尤其外伤或手术时)有意义。
斜角肌间隙:位于颈根部,胸锁乳突肌深面。由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面围成。有锁骨下动脉及其伴行的臂丛诸根通过。系颈标志区之一。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臂丛自此间隙通过。此间隙在临床上(尤其外伤或手术时)有意义。
起点:起自第2-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点:第1肋。神经分布:C3,C4-C8。后斜角肌 起点:起自第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点:第2肋。神经分布:C3,C4-C8。
斜角肌间隙经过的主要结构
1、由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面围成。有锁骨下动脉及其伴行的臂丛诸根通过。系颈标志区之一。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臂丛自此间隙通过。此间隙在临床上(尤其外伤或手术时)有意义。
2、假如是指其内通过的重要结构,就是锁骨下动脉和臂丛。假如是由浅到深的结构,可以参考局部解剖学的内容。
3、斜角肌间隙由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围成,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斜角肌间隙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中间产生一呈三角形的空隙,称之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根据,故临床医学上可将麻醉药引入此空隙,开展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斜角肌间隙是指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边排成的空隙,坐落于颈部根部、颈部肌肉深面。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根据,故临床医学上可将麻醉药引入此空隙,开展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斜角肌间隙:位于颈根部,胸锁乳突肌深面。由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面围成。有锁骨下动脉及其伴行的臂丛诸根通过。系颈标志区之一。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臂丛自此间隙通过。此间隙在临床上(尤其外伤或手术时)有意义。
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臂丛是由颈5~8及胸1神经的前支组成,臂丛5条神经根在锁骨下动脉的上方,共同经过斜角肌间隙向外下方走行。
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斜角肌间隙的名词解释
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中间产生一呈三角形的空隙,称之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根据,故临床医学上可将麻醉药引入此空隙,开展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斜角肌间隙是指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边排成的空隙,坐落于颈部根部、颈部肌肉深面。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根据,故临床医学上可将麻醉药引入此空隙,开展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斜角肌间隙:位于颈根部,胸锁乳突肌深面。由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面围成。有锁骨下动脉及其伴行的臂丛诸根通过。系颈标志区之一。斜角肌间隙,锁骨下动脉和臂丛自此间隙通过。此间隙在临床上(尤其外伤或手术时)有意义。
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故临床医学上可将麻醉药引入此空隙,开展臂丛神经组织麻醉。
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形成一呈三角形的间隙,称为斜角肌间隙,内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