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阅读简介:

  • 1、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二
  • 2、唐朝六大都护的安北都护府
  • 3、天德军的介绍
  • 4、唐朝的28大将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二

郭子仪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人。长七尺二寸。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天宝八载,木剌山始筑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诏即军为使。俄苦地偏不可耕,徙筑永清,号天德军,又以使兼九原太守。

晞,善骑射,从征伐有功,复两京,战最力,出奇兵破贼,累进鸿胪卿。河中军乱,子仪召首恶诛之,其支党犹反仄,晞选亲兵昼夜警,以备非常,奸人不得发。以功拜殿中监。

端自校书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马而卒。 《新唐书 列传第六十二》 暧,字暧,以太常主簿尚升平公主。暧年与公主侔,十馀岁许昏。拜驸马都尉,试殿中监,封清源县侯,宠冠戚里。大历末,检校左散骑常侍。

词目 永永无穷 发音 yǒng shì wú qióng 释义 永永:永远。永远没有穷尽。 引用 《史记》孝文本纪 ...帝庙为昭德之舞,以明休德。然后祖宗之功德著於竹帛,施于万世, 永永无穷 ,朕甚嘉之。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一》:陆象器识深邃 及善,洺州邯郸人。父君愕,有沉谋。高祖入关,拜君愕大将军,封新兴县公,累迁左武卫将军。

唐朝六大都护的安北都护府

唐朝六大都护府包括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唐朝的疆域在最盛时期东至北朝鲜,西达中亚咸海,南面包括了现在的越南北部,北面则到蒙古高原的北部。

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唐朝将安西都护府分出另立北庭都护府,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景云二年(711年),北庭都护府升为大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唐朝六大都护府包括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安东都护府,安南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 安北都护府是唐朝重要的六个都护府之一,是唐朝管理北方边疆的军政机构,所辖地区基本上包括今蒙古国和俄罗斯部分地区。安北当然算大唐领土,仆固怀恩、郭子仪都曾任安北都护府的都护。

安北都护府 - 647年设置於郁督军山。统辖今外蒙古地域。前身为647年设置的燕然都护府。663年改称翰海,669年改称安北都护府。随著东突厥势力增加,向阴山方面移动。

北庭大都护府,原北庭都护府,是中国唐朝设立于西域天山以北的行政单位,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

天德军的介绍

1、唐任迪简为天德军判官,一日军宴,军吏误以醋酌迪简,以军使李景略严暴,恐罪及军吏,乃强饮之,吐血而归。军中闻者皆为感泣。及景略卒,军中请以为主,官至易定节度使,时人呼为呷醋节归。

2、出生时间:约806年。去世时间:约853年。主要作品:《长安秋望》《江楼有感》《江楼感旧》《忆山阳二首》《东望》等。

3、天宝八载(749),唐于木刺山(位于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西北)建置横塞军及安北都护府,命郭子仪为横塞军使,但因其地不利于军队屯田,又迁筑于永清栅北,号天德军,郭子仪任天德军使,同时兼任九原太守。

4、796年,唐朝将三受降城分隶于天德军和振武军,振武军初领中受降、东受降城,于813年再次分配时,将振武军所辖之中受降城转隶于天德军。

5、宣宗擢为天德军防御使,军中马乏,虏来战,数负,承训罢冗费,市马益军,军乃奋张。始,党项破射雕军洛源镇,悉俘其人,闻承训威政,皆还俘不敢謷。诏检校工部尚书,封会稽县男,擢义武节度。

6、初以武举补左卫长史,唐天宝八载(749),任横塞军使,后以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

唐朝的28大将

1、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秦琼。

2、李勣、阿史那社尔、薛仁贵、郭子仪、李光弼、李晟、韦皋及李愬等十大名将,有的为大唐的建立征战四方,有的在维护边疆安全中战功累累,有的在维护中央统治,对地方藩镇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3、尉迟恭(隋开皇五年585年—唐显庆三年658年),隋末唐初名将,名恭,字敬德,朔州善阳(今山西朔城区)人。唐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传说其面如黑炭。尉迟恭与秦琼为两位传统门神。

4、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唐朝杰出的军事家。侯君集 侯君集(?-643年),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土桥镇侯家村)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