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副总裁辟谣“重上激光雷达”传闻,逼着企业不得不澄清
7月28日,盖世汽车通过相关媒体报道获悉,接近小鹏汽车的知情人士透露,目前小鹏汽车对市场预估并不乐观,正考虑在下半年进行产品线整合,并存在减产的可能。
报道中特别提及,虽然目前小鹏汽车走纯视觉路线,但是由于实际驾驶中极端情况太多,后续小鹏汽车可能会重新上车激光雷达。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副总裁“托马斯电火车”微博截图
为此,小鹏汽车副总裁“托马斯电火车”在微博表示,“针对此类造谣媒体,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我们后续都是直接由法务部和政府部门来严肃处理,包括前几天那家。制造谣言,逼着企业不得不辟谣来澄清,这个模式走不通,根据经验,总会有一个人某一天付出巨大代价而成为警钟。”
此前,小鹏汽车曾明确表示将在新一代车型中全面取消激光雷达,转而押注纯视觉方案。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预测,到2027年初,关于激光雷达是否为智能驾驶必备硬件的行业争论将得到解决,观点趋向统一。
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袁婷婷也曾指出,激光雷达“看得远”是伪命题,高分辨率摄像头在远距离目标检测上更具优势。
从技术角度来看,小鹏汽车的纯视觉方案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全量信息点收集与端到端算法迭代,小鹏汽车实现了对传感器硬件的“解耦”,其视觉方案在复杂场景应对能力上已接近激光雷达版本。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此外,纯视觉方案在成本控制和工程化方面也更具优势。例如,小鹏P7 搭载的AI鹰眼视觉方案,通过海量真实场景数据训练,已能实现与激光雷达版本相近的复杂场景应对能力。
从商业层面看,单颗激光雷达采购成本约占BOM总成本的2%,而8摄像头方案硬件成本可降低37%。更轻量化的传感器布局还使车型续航提升5.2%,为消费者带来直接收益。
尽管激光雷达在夜间探测、低矮障碍物识别及异形目标检测中仍有一定优势,但业内专家也指出,自动驾驶的终极方案并非“非此即彼”,而是需要构建“摄像头为主、多传感器冗余”的感知体系。
此次小鹏汽车副总裁的辟谣,再次明确了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上对纯视觉方案的信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