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改造型,李想把i8做成了iPhone
“如何做一辆新时代的SUV,它能否同时具备越野车、轿车和MPV的优势?为SUV的定义升级新的标准。”
7月29日,在理想i8的发布会上,李想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也给出了他和理想汽车的答案,那就是——理想i8。
兼具越野车的通过性、爬坡、走烂路能力,轿车的操作性以及MPV的舒适度与空间,把三种细分市场的产品合而为一,理想i8确实做到的了。
在这背后,李想的目的绝不仅仅是洗刷MEGA失利的阴影,更是希望通过打造一个全新品类,让理想汽车打开纯电市场,并继续站在新势力榜首的位置上。
毕竟,在行业内外一致不看好的情况下,理想汽车打开了增程这个全新品类。
如今,除了蔚来和长城汽车,几乎所有的中国车企都已经布局增程产品,甚至连大众汽车也会在2026年投放自己的首款增程车型。
但在外界看来,理想i8就是一款SUV,这并非是一个全新品类。
可李想却在发布会的字里行间,透露了自己的野心。
理想i8=越野车 轿车 MPV。不知道各位读者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会联想到什么,但亿欧汽车的思绪直接被带回了:
2007年1月9日。没错,正是乔布斯发布初代的iPhone的日子。
“一个iPod,一个手机,一个互联网终端。一个iPod,一个手机,一个互联网终端。你们明白我意思了吗?这不是三个独立的设备,这是一个设备,我们叫它——iPhone!”
正是在乔布斯的惊人洞悉之下,苹果将iPod音乐播放器,手机和互联网终端结合在了一起,创造了智能手机这个新物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门就此打开。
面对抄袭成风,产品严重同质化且高度内卷的中国汽车产业,李想将越野车、轿车和MPV相融合的产品理念,无疑也是想创造一个新物种,希望可以像2019年理想ONE开辟了增程赛道一样,为中国汽车产业再次开辟一片新蓝海。
对于理想汽车来说,如果i8能够完成这一使命,不但可以让理想汽车真正切入到纯电市场,更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让理想汽车获得全新增长极。
为了打赢这一仗,李想让曾主导理想ONE和L系列的两位高管:张骁和刘杰,负责具体的产品工作。
在辅助驾驶赛道,朗咸朋团队顺利完成了VLA大模型的研发,让理想i8首发搭载VLA司机大模型,则也为理想汽车打造了一条新的护城河。
重新设计就花了20亿
“第一眼看到理想i8的图片肯定觉得有点丑。”
在理想i8发布会上,李想自己也调侃了一下全新i8的设计语言,不过话锋一转,李想表示:“过了一段时间觉得越来越顺眼,当看到实车以后觉得理想i8太好看了。”
全新i8在设计上有着非常鲜明的MEGA风格,而设计正是让MEGA折戟的一个巨大因素。
但是随着Home版的推出,理想MEGA实现了反击,销量提升了3倍以上,还坐稳了50万以上纯电车型的销量冠军。
在众多吸引用户的要素之中,有一个要素让外界颇感意外,那就是设计。
李想透露:“可能都想象不到,新车主选择理想MEGA的第一要素就是造型设计。”
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车主开始接受MEGA的设计语言,但是去年的教训不可谓不惨痛。
根据最初的规划,理想i8原本将作为小MEGA推出。可去年MEGA的折戟,让理想汽车推翻了原来的计划,特别是在设计语言上对i8的车尾做了调整。
不要小看尾部设计上的调整,紧随其后的是重做白车身和模具等各种费用,累计投资近20亿元。
“关于原创的设计,我们有自己的坚持和耐心。”李想在发布会上强调,设计理想i8不是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追求的真正的用户价值。
以风阻为例,理想i8的风阻系数只有0.218,比焕新版Model 3的0.219还要低。这不但可以提高理想i8的车内静谧性,更能节省能耗,带来更长的续航里程。
近年来,有一些车企依靠心有灵犀的造型借鉴,让自己成为了中国车市的弄潮儿。此后,这一套成熟的方法论也被一些车企所借鉴。
虽然这些车企凭借如此方法论让自己取得了成功,但这种风气一方面引起了巨大的国内外舆论争议,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本就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竞争,让中国车市进一步内卷。
理想汽车此时坚持原创设计,不论其最终成败如何,都是为中国汽车产业要走的一条正路。
设计,只是李想希望打造新物种以再战纯电的一个环节。
为了保证理想i8的竞争力,理想汽车为其打造了全新的高压纯电平台,全系标配三元锂5C超充电池,CLTC续航分别达到670公里和720公里,可实现“充电10分钟增加续航500公里”的充电速度。
有了新平台的加持,也让理想i8真正做到了越野车 轿车 MPV的三合一。
理想i8全系标配双腔空悬,具备四档高度调节,空气悬架最高档位下车身离地间隙可达19.6厘米,这就让理想i8具备了越野车的通过性。
同时,理想i8还有轿车的操控性和上下便利性。纯电平台带来的低重心设计和车身49500牛·米的刚度,让理想i8具备了媲美宝马i7的操控性。 二排门槛离地高度最低可降至401毫米,则让理想i8实现了媲美轿车的上下车体验。
仰为了展示理想i8媲美MPV车型的空间,李想直接请出了设计团队,让六个平均身高超过1米8的人,全部坐了进去。
最后,在去年MEGA教训的基础上,理想汽车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超充网络,包含了3000个超充站和16000根超充桩,超充覆盖率做到行业第一。
然而,这一切还只是理想i8在硬件上配置和准备,在软件层面,理想团队更是构建起了新的护城河。
在虚拟城市里玩极品飞车
2007年,iPhone的诞生让全世界再一次深刻地理解了软件如何定义硬件。时至今日,iPhone在部分硬件配置上已经落后,但iOS系统依然是其它手机厂无法翻越的护城河。
“十年以后再看自己的能力,希望能够做成苹果公司一样的水准。”早在2022年的一次电话会议上,李想就曾表示希望将理想汽车打造成苹果一样的企业。
要想成为苹果,软件能力绝对不可或缺的一环。而在目前的中国汽车产业中,高级辅助驾驶能力绝对是最重要软件能力,没有之一。
作为第一家交付端到端高级辅助驾驶的企业,理想汽车这次将全新的VLA司机大模型和理想i8一起交付,再一次的向外界展示了自己的核心能力。
其实在2024年以前,外界尚未将理想汽车视作高级辅助驾驶的头部玩家,但是当理想汽车在去年第一个交付端到端高级辅助后,没有企业再敢忽视理想汽车的能力了。
如今,理想汽车再次抢先完成迭代,让VLA大模型首先上车。
为什么理想汽车能够做到这一点?
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高级副总裁郎咸朋对亿欧汽车等媒体表示,理想汽车凭借真实世界的数据训练了一个世界模型,然后凭借世界模型进行仿真训练,不但大幅降低了训练成本,还实现了高级辅助驾驶能力的快速迭代和提高。
“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让我们的算法在《模拟世界》里跑《极品飞车》。” 朗咸朋用两个游戏比喻了世界模型和智驾算法。理想汽车通过收集物理世界的行车场景和数据,打造了一个仿真的世界模型,即——《模拟世界》。
《极品飞车》则是理想汽车的智驾算法,让算法在世界模型中进行强化学习,最终变成一个“老司机”。
在朗咸朋看来,能够打造仿真的世界模型已经成为理想汽车理想最核心的技术壁垒。
但问题随之而来,所有的车企都在收集行驶场景和数据,为什么理想汽车就有壁垒呢?
“因为我们有12亿公里的数据。”朗咸朋表示,如果没有这些数据基础,首先不能训练世界模型,其次也不清楚要生成什么样的数据,“这个壁垒是非常高的,别人很难短时间去复制出来。因为它的迭代速度得确保,且还得用实车去测试,所以是很难超越我们的。”
据悉,理想汽车收集数据的工作在五年前就已经开始,2020年作为理想汽车的第一个完整交付年,一年就回传了1500万的有效数据并开始做数据闭环。
此后,随着理想汽车销量的持续走高,理想汽车收集到的有效数据也快速增长至12亿公里数据量。
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理想汽车的自动驾驶从规则算法,升级到至端到端,又进一步迭代至如今的VLA大模型。
此外,从理想汽车的发展历程来看,朗咸朋认为上一代技术能力的上限,是下一代技术的起点。所以,“如果车企想跳过规则算法和端到端阶段,直接做VLA大模型,我认为是不行的。”
凭借着海量数据的积累和世界模型的搭建,理想汽车完全改变了测试模型的方式。
2023年,理想汽车训练辅助驾驶全靠实车测试,一共测了157万公里,每公里的测试成本是18.4元。
范围到了2025年上半年,实车测试只剩下2万公里,仿真测试则超过4000万公里,成本降至每公里0.53元,“就是电费和服务器费用了。”朗咸朋表示,现在能够限制训练速度的可能只有算力了,如果算力足够高,“跑一天顶在外面用实车跑一年。”
虽然如此,理想汽车并未完全放弃实车测试,因为像硬件耐久测试还是无法替代的,而且实车测试收集的数据,也可以继续优化世界模型和仿真测试。
“这五年做下来,从去年端到端开始,我们的竞争对手真正把理想当回事了。”朗咸朋表示,但为时已晚,因为上述能力不是一两天就能完全建立起来的。 正是有了过去五年的积累,理想汽车才能够在今年第一个交付VLA大模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