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月国内动力电池出口量TOP10:两家翻倍增长 比亚迪增速显著
1-7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9.4%,比亚迪、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超过平均增速,其中蜂巢能源和瑞浦兰钧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增幅分别为159.8%和111.9%。
8月11日,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7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注:其他电池主要指储能电池,包括少量小动力用电池)合计出口23.2GWh,环比下降4.7%,同比增长35.4%,占当月销量18.3%。其中,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出口占比分别为63.7%和36.3%,和上月相比,其他电池占比提升1.3个百分点。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1-7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出口达150.5GWh,累计同比增长53.1%,占前7月累计销量19.1%,动力和其他电池占比分别为64.1%和35.9%,和上月累计量相比,动力电池占比持平。
1-7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96.4GWh
具体来看,动力电池方面,7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为14.8GWh,环比下降6.7%,同比增长48.4%。1-7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出口为96.4GWh,累计同比增长29.4%。
按照动力电池的材料类型划分,7月,我国三元动力电池出口量为8.4GWh,环比下降7%,同比增长32.9%,占比为56.6%。1-7月,我国三元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56.4GWh,累计同比增长22.3%,累计占比为58.4%。
7月,我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出口量为6.2GWh,环比下降7.6%,同比增长76.1%,占比为42.3%。1-7月,我国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累计出口量为39.4GWh,累计同比增长42%,占比为40.8%。
其他电池方面,7月,我国其他电池出口量为8.4GWh,环比下降0.9%,同比增长17.4%。1-7月,我国其他电池累计出口量为54.1GWh,累计同比增长127.1%。其他电池多数为储能电池,正极材料基本为磷酸铁锂材料。
图片来源: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企业层面,7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同比增长35.4%,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微宏动力、瑞浦兰钧等超过平均增速,其中瑞浦兰钧增速最高,同比增长269.2%。
1-7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累计同比增长53.1%,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超过平均增速,其中瑞浦兰钧和蜂巢能源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增幅分别为206.2%和170%。
7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同比增长48.4%,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瑞浦兰钧等超过平均增速,其中瑞浦兰钧增速最高,同比增长144.5%。
1-7月,我国动力电池出口累计同比增长29.4%,比亚迪、蜂巢能源、瑞浦兰钧等超过平均增速,其中蜂巢能源和瑞浦兰钧实现同比翻倍增长,增幅分别为159.8%和111.9%。
海外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下一个主战场
电池网注意到,1-7月,瑞浦兰钧与蜂巢能源电池出口表现亮眼,主要是动力及储能电池产品订单的增加,规模效应显现。
瑞浦兰钧近日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共销售32.4GWh锂电池产品,较上年同期增长100.2%。其中,储能电池出货18.87GWh,同比增长约119.3%;动力电池出货13.53GWh,同比增长约78.5%。从销售收入来看,公司动力电池产品销售产生的收入为40.27亿元,同比增长40.9%;储能电池产品销售产生的收入为50.83亿元,同比增长58.4%。
在全球化布局方面,目前,瑞浦兰钧已在美国、德国、东南亚等地区设立子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并与全球领先的储能和新能源车企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同时,公司计划在东南亚、欧洲及南美洲等地区建立生产工厂。今年1月,公司公告,投资建设印尼电池制造基地,第一期规划产能为年产8GWh动力与储能电池及系统以及电池组件。
蜂巢能源在海外动力电池领域开拓方面,今年7月再落关键一子,继交付欧洲STELLANTIS、宝马MINI后,蜂巢能源短刀电池凭借高安全、长寿命与快充优势,成功交付越南VinFast,为其旗下Limo Green车型提供核心动力支持。
此外,蜂巢能源储能产品已进入欧洲、中东、亚太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累计项目已超200 个,遍及30余个国家,预计2025年全年累计销售可达5GWh,2026年达到8GWh。
除了瑞浦兰钧与蜂巢能源,比亚迪出口增速也显著,在“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量TOP10”以及“我国动力电池出口量TOP10”中,7月,公司电池出口均同比增长96.5%;1-7月均同比增长86%。
电池装机方面,7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装机总量约为22.350GWh,1-7月累计装机总量约为156.876GWh。
另据韩国研究机构SNE Research发布的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达209.2GWh,同比增长23.8%。
在上半年全球(不含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公司中,5家中国电池公司上榜,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国轩高科、蜂巢能源。5家中企在海外动力电池市场的装车量总计90.3GWh,市场份额为43.2%。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董扬近日发文称,海外是中国动力电池产业下一个主战场。虽然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存在内卷式竞争等问题,但是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具有最强的竞争力。汽车产品动力新能源化已成为国际发展大趋势,不可逆转。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产业,可以保持技术先进、创新速度快、成本较低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中国新能源汽车与动力电池,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优势已经很明显。而国际市场是中外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竞争的主战场。
研究机构EVTank也提到,除了中国市场持续高需求外,龙头企业加速出海也带来锂电池出货量的显著增长。EVTank在《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中预计,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
可以看到,出海正成为中企全球化布局与价值链升级的关键路径。但面对关税壁垒高企、贸易战升级等不确定性,中企如何在行业整合与全球竞合中加速从“产品出海”向“产业出海”升级?
2025年11月11-13日,由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电池“达沃斯”(ABEC)组委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苏州)电池新能源产业国际高峰论坛(ABEC 2025丨电池“达沃斯”)将在江苏苏州举办,本届论坛主题定为“求新应变 重塑价值——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大洗牌周期下的定力与韧性”,将针对“出海战纪:电池新能源加速行业整合与全球竞合”等热点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届时,600 国内外一流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独角兽、知名机构、基金投资、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高层将参会,精准对接,价值对话。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