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在喧嚣中寻找确定性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激烈变革期。
价格战硝烟弥漫,技术路线争论不休,企业淘汰赛也已经全面开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蔚来汽车会怎么做?
日前在新一届的NIO DAY上,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斌和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在接受了盖世汽车等媒体采访时,系统性地阐述了蔚来针对未来的思考,从市场趋势、产品战略、技术布局及海外开拓等方面,进行了整体的解读,全面的向大家介绍了蔚来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战略定力、阶段性反思以及下一步的企业规划。
对纯电时代的笃定
全新一代蔚来ES8的上市,是此次发布会上的重头戏,李斌在专访中也开宗明义地指出:“大三排SUV的增程黄金时代正在过去,纯电时代趋势愈发明显。”这一判断基于今年以来的市场新变化,李斌指出,最近几个月,纯电车型增速显著,纯电大三排的崛起,不仅是对技术路线的预判,更是对用户体验价值的重申。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李斌认为,沉淀的纯电技术所带来的“用户体验收益远超充电不便带来的企业损失”。
这一论断的底气,来源于蔚来产品的真实用户数据。以乐道L90为例,在用户尚未完全形成使用习惯的情况下,其前备舱周活跃度已达93%,后备箱周活达96%。这种“高频、高感知、高价值”的体验,是传统燃油车或增程式电动车因结构复杂而难以企及的。这组数据证明了,当纯电平台的技术优势转化为日常用车场景中的极致便利时,用户会迅速接受并形成依赖。
乐道L90的市场表现和对全新蔚来ES8的市场预期,被蔚来视为让市场认识到纯电时代优势的关键。
很显然,在市场对续航焦虑和充电基础设施尚存疑虑的背景下,蔚来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不迎合短期的“无焦虑”情绪去推出增程车型,而是通过打造更好的纯电体验(如巨大的前备箱空间)和构建强大的能源补给网络(换电体系),来从根本上解决用户痛点,引领消费习惯的变革。
在李斌看来,这是一种以产品力驱动市场教育的长期战略。此外,李斌还提到了对多胎家庭的购车建议,选择智能电动、优先可换电车型,很显然,蔚来正在将自身的技术和生态优势,转化为具体的市场策略和商业模式,构建更深层次的用户连接。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针对当前的市场竞争环境,蔚来将产品的竞争,划分为三个层面:技术路径、产品规划布局和产品定义,这也构成了蔚来产品战略的核心框架。
首先是对技术路径的坚守,蔚来坚持的一直都是可充可放可升级的纯电路线。在官方看来,这是蔚来区别于其他品牌的最核心标签。“可升级”尤其体现在其独步全球的换电体系上,蔚来的换电体系虽然建设成本很高,但逐渐完善起来的补能体系,不仅意味着补能速度的飞跃,更意味着电池技术的“永不过时”,为用户提供了独特的长期价值。李斌强调,这是蔚来“得到用户认可的重要原因”,也意味着蔚来未来多年的研发和资源都将聚焦于此,将形成深厚的护城河。
在产品规划布局方面,蔚来坚持多品牌协同作战。通过蔚来、乐道以及萤火虫三个品牌,蔚来构建了覆盖不同价格带和用户群体的产品矩阵。李斌确认这一战略选择“是正确的”,但同时也指出需进行“精修”。未来,在坚持高端市场的同时,蔚来汽车还将通过乐道、萤火虫等品牌向下拓展规模市场,寻求品牌定位与市场规模之间的最佳平衡点。
而对产品定义的进一步优化,也是蔚来的重点布局。李斌坦言产品定义是“经验教训较多的方面”,每一款产品在品控和功能上都有提升空间。而正是这种不断的反思,才最终带来了全新一代的ES8。作为第三代产品,全新ES8将用户“高感知体验”做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仅对冰箱、彩电、大沙发等配置精益求精,还带来了更具竞争力的空间体验、能耗和智能化优势。其40.68万元起的定价,在技术进步和成本控制下实现了更好的平衡,也使的品牌落位“更加合理”。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当然,较之上一代产品10万元的价格落差肯定会让不少老车主难以接受,但在当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下,拼尽全力要销量又是不得不采取的措施,毕竟,蔚来也要先活下去。而且,对蔚来而言,其也正在从最初追求极致配置的“堆料”思维,转向更精准、更高效地满足用户核心需求的产品定义思维,换言之,这也是降本增效的一种直接体现。
短期挑战与长期能力的博弈
产能与交付是考验新造车企业综合实力的试金石,此次采访过程中,李斌也把这方面的成绩和压力,都展示到了前台。
首先看好的方面,在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下,蔚来要实现“三个月交付4万台”大型SUV的目标,李斌称之为“实属不易”,但这同时也表明了,蔚来的供应链管理和生产制造能力,已经步入成熟阶段。
再看有挑战的地方, 李斌在接受采访时也直言“年底前交付4万辆后,后续的增产难度非常大”,将面临各方面的排产难题,增加设备投入也会受到时间和资金的限制,这也是当前整个行业都在面对的共同问题,汽车行业供应链的复杂性以及资本开支的压力,是所有参与者都不得不面对的行业难题。
接下来,为了缓解交付延迟带来的用户焦虑,蔚来会采取一系列的优惠措施,如“购置税差额补贴”、“本车积分红包”等柔性措施,当然,接下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产能瓶颈,仍是蔚来实现规模效应、摊薄研发和基础设施成本的关键“战役”。
此外,蔚来最具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换电体系,也是很能体现李斌战略深度和战略远见的地方。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目前,蔚来的换电站已发展至第四代,按照计划,明年将推出第五代,在效能、容量和双向效率上都将有更大的提升。李斌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换电与充电并不矛盾,换电其实就如同内存之于大模型的重要性,比快充更有优势。换电的本质,不仅是补能速度的竞争,更是整个车辆能源管理体系的架构性优势,很好的解决了快充对电网的冲击,以及电池衰减、技术迭代带来的保值率问题。
蔚来还提出了一个很有行业意义的观点,电池寿命比快充更重要。李斌透露一年自己很久前就设下的目标,要实现电池包“15年不限里程85%的可用健康度”。这一目标若实现,将彻底打消用户对电动车二手残值的最大顾虑,提升产品的长期价值。尽管短期内可能增加研发成本和亏损,但长期看,无论是为用户节省的成本,还是为企业树立的技术标杆和品牌信誉,都将带来巨大回报。
从激进到务实的海外战略
蔚来的海外战略也经历了一次重要的调整,李斌对此的复盘非常坦诚。
当然有不少教训, 初期蔚来在欧洲采用的是中国全体系方案,直营并自建服务体系,但李斌坦言,蔚来低估了本地建设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的成本,当然,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启在欧美等成熟市场的本土化开拓,这也是大家普遍都会遇到的问题,蔚来的试错,也算是为行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从去年开始,蔚来的海外战略就在逐步调整,转向了更多依赖本地合作伙伴,利用其现有体系进行本地化服务。现在的蔚来,已经明确了新的海外拓展框架,在全球市场,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要谨慎但积极的发展高质量合作伙伴。
这种从“重资产”到“轻资产”合作模式的转变,是更为务实和可持续的国际化路径。有助于降低风险、加快落地速度,并将蔚来的核心优势(产品、技术)与合作伙伴的本地化优势进行结合,保障蔚来的国际化之路,更加便捷、顺畅。
这也反应出了蔚来这家企业,在坚持核心的同时,也已经变得越来越灵活,在不断的调整中前行,这是李斌对企业发展的思考。
坚持核心,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用户服务品质等方面,这些是蔚来绝不动摇的“核心要素”。灵活的调整则主要体现在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和运营策略,在产品定义上也要更加注重用户高感知和体验。
小结:通过此次访谈,针对蔚来汽车的发展前景,我们大概可以从以下个维度展望。
首先是机遇层面,一是技术领先的窗口期,蔚来的换电体系和电池长寿命技术若能持续领先,将形成极强的结构性优势,难以被复制。二是品牌价值沉淀,蔚来品牌坚持的高端定位和用户服务,在消费者心中已经建立了高端、可靠的认知,这是巨大的无形资产。三是市场趋势利好,纯电趋势的加速和消费者对智能化体验需求的提升,与蔚来的核心能力高度契合。四是战略调整效果的逐步显现,多品牌战略打开了蔚来的市场天花板,海外战略的务实化,更是有望带来新的市场增量。
机遇的另一面,当然就是挑战了。目前,蔚来依旧面临着不小的财务压力: 巨大的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都需要强大的现金流支持,如何平衡长期投资与短期盈利,仍是严峻考验。此外,规模效应的瓶颈也亟待突破,产能提升和市场规模扩张的速度,直接决定着蔚来的成本摊薄能力和整体盈利能力。再加上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市场大势,在传统巨头加速转型,本土品牌竞争愈发激烈的当下,蔚来要在产品和服务上持续保持极致的竞争力,难度也不小。当然,在开拓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也需要尽可能的保障风险可控,毕竟宏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如全球经济形势、贸易政策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影响蔚来汽车海外扩张的步伐。
回顾过去十年左右的发展过程,我们能够很清晰的感受到,蔚来汽车的故事,就是一个关于战略定力的故事。在充斥着短期诱惑和噪音的市场中,蔚来能够坚定地选择纯电技术路线,并孤注一掷地构建换电网络和电池长寿技术等,需要长期投入才能见效的“基础”,确实可以说是以定力穿越了周期,用时间换取了空间。李斌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知:既对自身优势充满自信,也对过往教训有着深刻反思,既有宏大的战略蓝图,也有务实的战术调整。
蔚来的未来,不在于能否在下一季的销量榜上瞬间登顶,而在于其构建的体系化能力(独特的技术路径和产品定义,以及深度的用户运营和全球化的视野),能否最终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强大的品牌壁垒。
蔚来走的这条路注定崎岖且昂贵,但一旦走通,蔚来将不仅仅是一家成功的汽车公司,更将成为定义智能电动车时代游戏规则的行业领袖。对于蔚来而言,最大的挑战是时间,而最大的优势,或许也正是其愿意用时间换取空间的长期主义耐心。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